访客尚未完成认证
您亦可随时取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2019 FIREWATCH. All Rights Reserved.
传记片和纪录片不一样,是根据人物的历史资料作出艺术化的处理,使剧情的矛盾冲突更加紧凑,制造情节亮点来突出人物心理、时代特征和影片的主题,而这一切加工的大前提必须是合情合理,要懂得拿捏虚实的分寸。
音乐一直是电影重要的角色,彼此的关系密不可分,你可能因为一段配乐或一首歌曲而记住了一部电影,即使你已经忘掉大部份的内容。怎样用音乐为电影说话,是所有导演与配乐师毕生追求的目标,从中诞生无数经典时刻。
香港的电视台在70年代末期催生了香港电影新浪潮,成为一批新锐导演的摇篮;而本地电视台拥有器材、人手和演员资源,又有现成的营销管道,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都有条件和责任去投资本地电影,没有人比他们更适合这个推手的角色。
我们的国语是马来语,马来电影是本地市场的主流,但一般上较难打入华人市场,长期以来的偏见造成刻板印象,觉得马来电影水准比较差,实际上近年无论是票房还是制作,马来电影已经越来越出色,和挣扎求存的本地中文电影形成强烈对比。
占士邦的形象深入民心,凭着各种故事设定和先进装备,开创了谍战动作片的模式,同时也成为各类高端品牌的最佳代言人,在商业和娱乐的影响力无远弗届,一个老牌间谍系列能够在银幕上历久不衰59年,靠的是与时并进的时代触觉。
五十年代出现在香港的左派电影公司,以长城、凤凰、新联三家最具代表性,俗称「长凤新」,在香港影史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出品的电影在政治挂帅、教条先行下仍能做到反映现实、感动人心的水准,实际上成就非凡,一点也不简单。
港产片讲粤语理所当然,但在1970年代以前华语片才是香港银幕上的主流,邵氏和电懋都是香港电影公司,华语和粤语的更迭使用,反映了香港电影工业一路走来的发展脉络,与政经及民生息息相关,是历史演变的结果。
明星和普通人不一样,所承受的压力和眼光也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风光的背后隐藏多少的黑暗,从来就不会公诸于世,直到爆发为止。相对保守的华人演艺圈更是如此,历来被逼疯或自杀的例子遍佈在不同年代,名气越大越要提防。
跳楼飞车、冲入火场这些银幕上的高难度动作,都由一群幕后英雄合力完成,在没有特效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对抗荷里活的大制作,把港产片独有的动作设计发扬光大。电影或许是假的,但龙虎武师的搏命演出却是货真价实的。
在众多电影类型当中,最劳师动众、最会烧钱的无疑就是史诗片(Epic Film),除了题材和艺术风格的选择,它最大的考量就是成本,因为那是一笔输不起的投资,成功的名留青史,失败的倾家荡产。电影公司有一百个理由开拍史诗片,但只有一个问题必须克服:钱。
日本电影的发展在战后的50年代达到巅峰,扎根香港的邵氏电影公司从中引入日本的人才和技术,终于在60年代称霸一时。不少邵氏出品的华语片其实是日本导演化名拍摄的,那是两个亚洲电影重镇此起彼落的时代见证,一段很特殊的历史。
鬼在华人社会里是禁忌,女性则是父权社会下的边缘人物,两者在银幕上结合在一起,就有了各种男性主观意识的投射。女鬼作为恐怖片的重要元素,千变万化的形象随着故事类型和时代审美观不停演变,带有一定的文化隐喻。
儿童时期踏入电影圈的演员,一路承受小时了了的压力,最终能够成长为巨星的寥寥无几。早慧的童星赢在起跑线,但若没有后天的努力,到头来也只是提前消费自己的天赋,很容易被打回原形,能否完成蜕变,就要看各自的造化。
电影诞生之初因为技术所限,只能以单卷胶片进行拍摄,一般长度只有15到20分钟,以现代规格而言,是名副其实的短片。随着拍电影的风险和难度越来越高,短片重新崛起成为电影人的创作管道,通过更精简的方式延续梦想.
电影演员当初跑去开制作公司当制片人,其实都是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经过百年演变,渐渐从电影大亨眼中的笑话,成为当今影坛另一出路。当了老板的演员除了为自己出一口气,更多时候是为环境所逼,成功的背后是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