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演员当初跑去开制作公司当制片人,其实都是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经过百年演变,渐渐从电影大亨眼中的笑话,成为当今影坛另一出路。当了老板的演员除了为自己出一口气,更多时候是为环境所逼,成功的背后是辛酸。
百年前首开先例
1919年2月5日,一家具有时代意义的电影公司在美国诞生了,四位叱咤一时的默片名人联手创办United Artists(联艺),每一位在当时都是独当一面,有最高片酬的喜剧之王Charlie Chaplin、最红的美国甜心Mary Pickford、银幕英雄Douglas Fairbanks、以及被誉为美国电影之父的大导演D. W. Griffith。在影坛呼风唤雨的他们,是因为不满现状而联手对抗财雄势大的电影公司,以维持本身的利益和演艺生涯。当时的荷里活饱受大型制片厂的垄断,不但控制演员的合约,还强逼发行商和院线买下指定的电影播放。大明星受不了这些约束,争取合理的薪酬和工作时间;有抱负的导演受不了片厂干涉创作,想赚钱的发行商和院线经营者也受不了剥削,但大家都敢怒不敢言,直至联艺的出现,让所有人看到曙光。
电影业的维权行动
联艺的诞生,可以说是一次维权行动,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站在大型制片厂的对立面,让演员有拍片的自由,导演有创作自主权,发行商和影院有选片的自由。在当时的片厂制度下,明星必须按照合约在一年内完成固定数目的影片,往往出现时间分配不足的状况。而作为电影创造者的导演,是没有最终剪辑权的,一切由出资的电影公司做决定。为了确保本身的出品能够上映,各大制片厂甚至以捆绑式的条件要求发行商买下一揽子的影片,包括他们没有兴趣播放的冷门电影。联艺强调重质不重量,提高演员的分红,原本只打算发行三位明星股东演出的电影,但后来导演D. W. Griffith退出,公司产量不足之下,便开始与其他独立制片人合作,帮他们发行电影,首开业界先河。与大型片厂不一样的是,联艺决定把电影的最终剪辑权交给这些制片人,因此吸引了当时最有才华的电影人合作。在发行方针上,联艺让经营影院的放映商只订购他们希望放映的作品,不强逼他们订购不感兴趣的影片,保障放映商的权利和观众的娱乐选择。
跻身荷里活八大
联艺这种反体制的作风,被荷里活的电影大亨当成笑话来看,还指他们是一群疯子在掌管疯人院。结果市场反应证明,本身没有片厂和影院的联艺,靠着投资和发行,最终竟然跻身1930黄金时代的荷里活八大公司,与Paramount、Warner、20th Century Fox、MGM、RKO、Universal及Columbia平起平坐,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给后世演员一个非常可贵的启示。荷里活默片巨星如一代笑匠Buster Keaton、银幕情人Rudolph Valentino、性格女星Gloria Swanson都曾经是联艺的合作对象,传奇制片人如Samuel Goldwyn,和Howard Hughes则为联艺制作了不少高质量的独立影片,形成后来独立电影的发展模式。联艺早期一直没有上市,全部决策由Charlie Chaplin和Mary Pickford制定,作风像艺术家多过商人,直到1967年才被泛美收购,经过多番易主后成为MGM的子公司,这家百年老字号如今专注电影发行业务。联艺手头上握有经典默片《The Gold Rush》、《Modern Times》、奥斯卡最佳电影《Gone with the Wind》、Pink Panther和007系列等版权,片库十分可观。
老当益壮的先行者
在联艺被收购的1967年,当时最有名的西部片明星Clint Eastwood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Malpaso Productions,那个时候很少演员会选择当制片人,宁愿请经纪人公司代劳。Clint Eastwood是少数追求创作自由的演员,后来还当上导演,公司成立后出品了他本身主演的铁汉刑警《Dirty Harry》系列,以及多部由他执导的奥斯卡得奖电影,包括《Unforgiven》和《Million Dollar Baby》,以及最高票房的《American Sniper》。Malpaso Productions至今发行超过40部电影,已经91岁的Clint Eastwood依然持续执导,前年还凭《Richard Jewel》提名奥斯卡,年底还有一部《Cry Macho》等着上映,绝对是老当益壮。
天价片酬催生制片公司
荷里活在90年代进入天价片酬的环境,一线明星往往拿到动辄两千万以上的片酬,而且还有全球分红的协议。为了处理这些账目,不少明星开设制作公司来避税,当中有一些是认真投入制作,从中获得更可观的收入。以Tom Cruise为例,他在1996年与派拉蒙达成协议当制片人兼主角,从《Mission: Impossible》获得7千万的分红,从此开启这个系列的吸金潜能,至今已经拍到第七部,全球总票房高达35亿美元,成了他本人的代表作,每一部都亲力亲为有目共睹。他在1993年和选角经纪人Paula Wagner成立Cruise / Wagner Productions,主要是让他能够参与本身主演的电影,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分红。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后来还入股联艺成了大股东,但却在2008年解散,联艺后来又重新回归MGM。
当明星变成制片人
90年代主演兼制片的明星还有当时得令的Kevin Costner,他在巅峰时期成立Tig Productions,创业作《Dances with Wolves》提名12项奥斯卡获得7项,包括属于他本身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接着是票房大卖的《The Bodyguard》,可惜后来主演《Waterworld》失利后就风光不再。曾经高居片酬榜首的Will Smith也在1998年成立本身的制作公司Overbrook Entertainment,负责他的电影、音乐与电视剧制作,至今出品过25部电影,大部份都由他本身主演,最新一部《Bad Boys for Life》成了去年疫情爆发前最卖座电影。当红明星在巅峰时期成立制片公司的例子还有Nicolas Cage,尽管他本人后来因为生活奢华而欠债累累,但他在2000年开设Saturn Films后一直都有出品面市,很多都是直接出影碟或卖给电视台,只有少部份在影院上映。Leonardo DiCaprio也拥有本身的制作公司Appian Way Productions,於2004年成立,让他在自己主演的电影当制片人,出品过《The Aviator》、《Shutter Island》、《The Wolf of Wall Street》这些为他量身打造的作品,最后凭《The Revenant》一片夺得奥斯卡影帝,总算圆了梦想。影坛好拍档Matt Damon和Ben Affleck也在2012年成立Pearl Street Films,以出品他俩参与的电影为主,其中《Manchester by the Sea》让Ben Affleck的弟弟Casey Affleck当上奥斯卡影帝。
独立精神与精打细算
近年来制片最成功的明星首推Brad Pitt,他的Plan B Entertainment在2001年成立,可说是奥斯卡奖的常客,2006年的《The Departed》、2013年的《12 Years a Slave》和2016年的《Moonlight》都夺得最佳电影殊荣。他们擅长拍摄性别和种族等边缘课题,以及类似《Minari》这类冷门题材,尽显独立制作的自由和冒险精神,和当年的联艺一脉相承。最近出现的流媒体收购热潮中,有一个名字不断被提起,她就是奥斯卡影后Reese Witherspoon。这位女星一直想制作更多适合女性角色发挥的电影,早在2000年就成立Type A Films,出品了她的成名作《Legally Blonde》,接着在2012年创办新公司Pacific Standard,继续开发女性题材,拍出让她夺得影后的《Wild》,以及原本由她主演的《Gone Girl》,这两部电影都让公司取得盈利,继而在2016年成立姐妹公司Hello Sunshine,主打电视片集,结果在最近以五亿美元被媒体集团Blackstone Group收购,成了大赢家,证明她不止演技了得,做生意同样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