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进军中国的演变

香港导演进军中国的演变

13.05.2021文 | 陈伟光

2003年《內地與港澳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协定生效,港产片得到国产片的待遇,合拍片抬头,大批香港电影人怀着扩大市场的理想北上中国发展。多年以后,票房挣到了,但港产片也几乎名存实亡,那些香港导演怎样了?

香港电影人优势不再

香港导演自从进军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市场最高票房前十名就有两部出自香港导演之手,分别是林超贤的《红海行动》和周星驰的《美人鱼》;去年最卖座的十部电影当中,香港导演执导了其中的三部:邱礼涛的《拆弹专家2》、陈可辛的《夺冠》、刘浩良的《除暴》。不过除了《拆弹专家2》的故事以香港为重心外,其他都已经没有港产片的味道。当年香港电影人北上中国拍片时,以专业效率占据优势,然而随着中国资金的主导,以及庞大市场的需求,香港票房显得微不足道,合拍片渐渐失去香港特色,和中国国产片几乎没有分别,只剩下香港演员的面孔而已。2011年电影《桃姐》里刘德华与洪金宝假装在中国制片人面前吵架,目的是为了增加电影的预算,这一幕正好反映了合拍片的现实:香港电影人优势不再。

中港电影关系密切

回归之前,香港人称中国是大陆,回归后改称内地,两地之间一直维持着电影的合作关系。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早在1923年前往北平(北京)拍摄梅兰芳的戏曲片段,战前的中国电影基地在上海,而香港就成了上海的大后方,在战后接收了大量南来的中国电影人,从而发展成为东方荷里活。文革结束后的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很快就看中香港的电影势力,1982年三家在香港的左派电影公司长城、凤凰和新联一起合并成为银都机构,负责拍摄轰动中港两地的武术电影《少林寺》,成为合拍片的始祖。1983年招揽李翰祥到故宫拍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结果导致两部电影被戒严时期的台湾禁映。这个时期前往中国拍片的导演都要面对类似的政治风险,许鞍华1982年在海南岛拍摄《投奔怒海》因为批判越南共产党,同时被台湾和中国禁映,但她勇者无惧,1987年拉队到中国拍摄《书剑恩仇录》和《香香公主》,全片起用中国演员,成为合拍片的先驱。

合拍片成为出路

90年代的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国营片厂得到的政府辅助减少,由于需要自负盈亏,所以开始和香港电影公司合作寻求经费。香港电影人则看中当地的廉价劳工和场景,于是大量北上拍片,《武状元苏乞儿》、《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上下集都是这个时期的产品,直到1996年中国当局要求有一半的中国演员配额后才有所收敛。进入21世纪,香港市场进一步萎缩,港产片没有了出路而大幅减产,2002年最卖座的《无间道》在香港票房5500万港币,但没有机会在中国上映,而同年在中国成为票房冠军的《英雄》取得2.5亿人民币,主要演员梁朝伟、张曼玉、甄子丹都来自香港,让港产片望而兴叹。2003年CEPA签署,合拍片得到保障,可以获得国产片的待遇,不再受到进口片的配额限制,首部被引进市场的合拍片是2004年的《无间道III》,票房最终突破2千万,让陷于谷底的港产片看到一线生机,香港导演开始一窝蜂北上发展。中国电影市场受到刺激,年度总票房从2003年的10.1亿一路飙升至2019年的642亿,在庞大的市场导向下,合拍片渐渐以中国观众为对象,已经没有了明显的区域色彩。

名导北上开疆辟土

陈可辛是第一个到中国开设工作室的香港导演,最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面貌和观众口味,所以他不止会用电影讲故事,同时也很会选故事来拍。2007年以《投名状》试水温,电影取材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以港星刘德华、台湾金城武、中国李连杰两岸三地的明星效应主打市场,一举拿下2.1亿人民币的票房。此后的《武侠》延续古装片热潮、《中国合伙人》迎合年轻人创业、《亲爱的》取材社会拐童事件、《夺冠》主打爱国情怀,全部都票房破亿。他同时也监制了《十月围城》、《七月与安生》、《喜欢你》、《你好,之华》、《一点就到家》,提拔了不少导演,可说是香港导演的中国通,摸透了中国市场的运作,是北上发展最理想的一位。与陈可辛同期进军中国的徐克,一开始以他擅长的武侠片探索市场反应,可惜2005年远赴新疆拍摄的《七剑》票房欠佳,之后尝试悬疑片《深海寻人》和时装爱情片《女人不坏》都无法打开市场,直到2010年拍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才摸到门路,结合奇幻和古装动作大受欢迎,随后开展成三部曲的系列。他在奠定市场基础后,2014年再攀高峰,以全新视觉拍摄文革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以8.8亿打响了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前奏,2017年受周星驰邀请执导《西游伏妖篇》时,票房更达到16.5亿。徐克以自己天马行空的鬼才杀出市场,无论什么题材都保持强烈的个人风格,把港产片的特色融入华语片,是他屹立不倒的原因。

陈可辛是最早到中国设立工作室的香港导演,多年来掌握了中国市场的运作,执导和监制了多部卖座电影,发展十分顺利。

 

香港导演带动票房

以票房论英雄,恐怕没有人能够超越周星驰,他成功把自己的港产无厘头喜剧移植到华语片,从《长江七号》开始就对准中国市场,再通过《西游降魔篇》打开春节档的票房潜力,《美人鱼》创下华语片当时的最高票房,《新喜剧之王》告别特效回归初心,个人总票房超过80亿。不过来势汹汹的林超贤先后凭《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称霸国庆档和春节档,虽然去年《救援行动》错失档期后影响票房,但他始终是近年来票房最成功的香港导演,以高规格的商业制作打造主旋律电影,提升了它的可观性,这是香港成熟的电影工业催生的人才。同样以拍片效率见称的邱礼涛则是典型的港产片代表,各种电影类型都难不倒他,多产得来又保持一定的口碑,目前在中国最高票房的港产片前两名《拆弹专家2》和《扫毒2:天地对决》都是由他执导。在香港执导多年的李仁港在中国同样发展多年,早期凭古装动作片《锦衣卫》和《鸿门宴》打响名堂,2016年执导冒险电影《盗墓笔记》突破10亿票房,接拍主旋律电影《攀登者》,在2019年国庆档票房突破11亿,目前站稳一线位置。

当年凭《无间道》成名的导演刘伟强和麦兆辉,以及编剧庄文强则发展各异,刘伟强首先以武侠片《血滴子》闯关中国失败,过后跑去和王晶合导《赌城风云III》票房超过11亿,但却不是他的功劳,直到2017年接拍《建军大业》后才开始适应主旋律电影,接着拍出2019年国庆档大卖的《中国机长》,今年还有一部抗疫题材的《中国医生》,俨然主旋律电影的代言人。麦兆辉则继续和刘伟强合作拍摄了《窃听风云》三部曲,票房逐部提升至3亿,2019年独力执导的《廉政风云:烟幕》成为香港票房冠军,中国票房也顺利破亿。庄文强则大器晚成,磨刀十年的《无双》在2018年大卖12.73亿,还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和编剧,下一部电影是获得3.5亿投资的《金手指》。向来予人曲高和寡的王家卫电影到了中国也找到知音,2013年的《一代宗师》票房高达2.89亿,成为导演个人最高纪录。

周星驰的号召力从港产片移植到华语片,依然能够在中国创造票房纪录,成了香港导演的最佳典范。

 

炒冷饭和水土不服

香港商业片代表人物王晶在中国不断炒自己冷饭,把以往在港产片拍过的赌博和警匪题材重新包装,靠中港两地的明星撑场,这些年来还站得住脚,《赌城风云》系列之后又搞怀旧的《追龙》,到今年再翻拍自己的旧作《金钱帝国》,都还没有被市场淘汰,证明他懂得变通,但他始终像商人多过导演。和他一样不断剥削自己作品残余价值的还有刘镇伟,当年《大话西游》在中国意外爆红,让他可以继续吃老本,《情癫大圣》、《越光宝盒》、《东成西就2011》、《大话天仙》、《大话西游3》、《仙球大战》、《功夫联盟》都是新瓶装旧酒,尽显香港人的投机心态。比较例外的《机器侠》和《完美假妻168》分别走科幻和爱情路线,可惜票房都以失败告终。从荷里活回归华人影圈的吴宇森,两部大制作《赤壁》和《太平轮》都因为片长分成上下篇上映,可惜在中国票房都没有突破,和成本不成正比,重新出发的《追捕》也无法重重振雄风,仿佛和新一代观众渐行渐远。早期在香港以《逃学威龙》扬名的导演陈嘉上到了中国发展后,转拍古装电影闯出名堂,先后以《画皮》和《四大名捕》系列取得不俗票房,但2017年的《蕩寇風雲》阴沟里翻船,至今迟迟不见新作面市。

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香港导演还有最早到中国拍片的许鞍华,她近十年来的《桃姐》、《黄金时代》、《明月几时有》虽然都有不俗口碑,但是没有一部票房破亿,典型的叫好不叫座,其感情细腻的文艺手法始终与中国主流观众格格不入。最迟北上的资深导演杜琪峰在2010年拍摄了首部以中国观众为对象的爱情片《单身男女》,其后的《毒战》和《盲探》分别突破1亿和2亿票房,不过接下来的《华丽上班族》、《三人行》和《我的拳王男友》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无复当年勇,所以他还是选择把重心留在香港,近年积极栽培新一代电影人,由他监制的《树大招风》集合三位新导演,一举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

名利双收的新生代

近年在中国发展得最顺利的新生代导演首推曾国祥,作为曾志伟的儿子,他在香港电影圈只是一个小角色,直到去了中国才找到事业第二春,2016年一部《七月与安生》平地一声雷,让周冬雨和马思纯成为金马奖双影后,2019年的《少年的你》成就更惊人,除了票房大卖15.59亿之外,还横扫香港电影金像奖八个奖项,并代表香港入围本届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最后五强,尝到名成利就的滋味。叶伟信则凭着《叶问》四部曲,票房一部比一部高,最后突破10亿,打稳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基础。同属新生代的郭子健2012年作为周星驰《西游降魔篇》的执行导演进军中国,过后沉寂一时,2017年才凭《悟空传》拿下近7亿票房,成功回归,今年将会有热门小说改编的《古董局中局》上映。同样在港产片具有特色的郑保瑞到了中国连续拍了三部春节档上映的西游记电影,虽然票房不俗,但只有2015年的《杀破狼2》看到他的本色,最新作品《智齿》似乎回归个人风格,表现值得期待。

合拍片最大挑战

香港导演进军中国后各有造化,有人名利双收有人迷失方向,实际上中港两地的市场是共生关系,香港的工业水平和效率,配合中国的资金和文艺底蕴,只要能够磨合,就可以互补长短。向来与香港导演合作无间的博纳影业可说是他们的伯乐,先后投资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邱礼涛的《拆弹专家》、庄文强的《无双》、刘伟强的《建军大业》和《中国机长》,结合香港的经验和中国的市场,缔造双赢的票房。合拍片眼下最大的问题是文化差异,有在中国拍片经验的香港资深导演关锦鹏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不是说了普通话就叫接地气。彭浩翔觉得内地上映的电影没有分级,能卖座的都要老少咸宜合家欢。除此之外,中国的审查制度也是香港导演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很多时候都必须耗费精神去适应,是导演们的难言之隐,很多香港新导演都因为本土意识过于强烈而放弃中国市场。然而香港市场始终有限,如果无法打入中国,很大可能就会被边缘化,如何保留特色又能够让市场包容,是香港导演未来最大的挑战。

向来予人曲高和寡的王家卫电影到了中国也找到知音,2013年的《一代宗师》票房高达2.89亿,成为导演个人最高纪录。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