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被恶搞时

当电影被恶搞时

09.12.2022文 | 陈伟光

恶搞电影是喜剧片的其中一道分支,专门把一些典型事物解构,经过二度创作变成一种话题,是流行文化常见的手法,一来可以突出个人特色,二来具有娱乐效果,最后达到嘲讽的目的。中西电影的恶搞文化早已存在多时,当中还出现不少经典例子。

Airplane!》在80年代掀起恶搞片的高潮,同时捧红了白头佬Leslie Nielsen。
《Airplane!》在80年代掀起恶搞片的高潮,同时捧红了白头佬Leslie Nielsen。

恶搞受到重视

带有恶搞意识的电影,英文称为spoof或parody films,一般上以热门的类型片为对象,模仿当中广为人知的元素,最后拼凑在一起,多数是为了搞笑而串联,没有逻辑可言。最早被恶搞的例子有史上第一部西部片《The Great Train Robbery》(1903),上映两年后就被恶搞,拍成《The Little Train Robbery》,清一色由小孩子演出儿童版的火车大劫案。恶搞电影此后一直都存在,但要到了喜剧泰斗Charlie Chaplin主演的首部有声电影《The Great Dictator》上映后才开始被重视。本片当时以希特拉作为模仿对象,冷嘲热讽的手法大快人心,随着该片成为Charlie Chaplin最卖座的电影,同时也让恶搞手法登堂入室。

胡闹中看到创意

横跨50和60年代的英国Carry On系列前后共拍了31部之多,是恶搞电影最长寿的系列,每一回都有特定的主题,《Carry On Sergeant》针对军旅、《Carry On Nurse》讲医疗、《Carry On Teacher》讲教育,每一部都有不俗的票房,让人们看到恶搞的市场潜能。恶搞片在80年代达到巅峰,一部恶搞空难片的《Airplane!》竟然以350万成本换来全球1.71亿的票房,叫人大跌眼镜。该片基本上以1957年的电影《Zero Hour》为蓝本,几乎把角色和剧情移植过来,再结合1975年电影《Airport》的灾难元素,凑合成一连串疯狂搞笑的闹剧。本片也捧红了Leslie Nielsen这位谐星,成为往后恶搞片的常客。这段期间,我在本地电影院看过恶搞间谍片的《Top Secret》,主角Val Kilmer后来参演《Top Gun》走红;恶搞侦探片的《The Naked Gun》有Leslie Nielsen饰演白头神探,过后衍生成三部曲,还有恶搞星战的《Spaceballs》。这些影片虽然以搞笑为主,但处处显示经过巧思设计的幽默感,把所有看似不相干的笑梗串联在一起,带来爆笑的剧情,在胡闹中看到拍案叫绝的创意。

喜剧泰斗Charlie Chaplin在《The Great Dictator》模仿希特拉,让恶搞手法受到关注。

低俗取代幽默

Austin Power恶搞60年代的流行文化和谍战片,
以低俗趣味取代了幽默感。

90年代的恶搞片由《Hot Shots!》掀开序幕,这部搞笑动作片完全在恶搞《Top Gun》的角色和故事,男主角Charlie Sheen用搞笑方式模仿Tom Cruise,同僚从Iceman变成Mailman,剧情还开了当时多部热门电影的玩笑,包括《Dances with Wolves》、《Rocky》、《Superman》,看着Charlie Sheen绑头巾扮史泰龙的样子,想不喷饭都难,绝对延续了80年代的恶搞手法。不过90年代的恶搞代表首推玩转007元素和60年代流行文化的Austin Powers系列,由喜剧演员Mike Myers监制兼主演,其中《Austin Powers: The Spy Who Shagged Me》和《Austin Powers in Goldmember》分别在北美创下2.06亿和2.13亿的票房,成为恶搞片最高记录,然而本片也因为内容过于粗俗而为人诟病,各种低级和有色笑料破坏了恶搞的幽默。

 

 

手法重复使用

进入21世纪之后,恶搞片越来越唯利是图,最佳例子就是《Scary Movie》五部曲,几乎把当年每一部恐怖片都恶搞一番,手法重复使用。这种反智的恶搞还延续到其他类型片,结果出现了针对爱情片的《Date Movie》、恶搞灾难片的《Disaster Movie》、开大片玩笑的《Epic Movie》,连片名都千篇一律。同样的方程式还运用在恶搞《300》的《Meet the Spartans》、恶搞《The Hunger Games》的《The Starving Games》、恶搞《The Twilight Saga》的《Vampires Suck》,由于套路类似,票房一律扑街,导致恶搞片陷入低潮,反而在电视台得到重生,不少脱口秀节目的内容甚至青出于蓝,比电影还要精彩。

近十年无以为继

21世纪头二十年,能够让人留下印象的恶搞电影实在不多,除了再次恶搞007的《Johnny English》勉强还有市场,就只有《Tropic Thunder》算是合格之作。本片结合Ben Stiller和Jack Black两大谐星,大开动作片的玩笑,并且找来尚未演出钢铁侠的Robert Downey Jr. 戴假发涂黑脸扮黑人,以及让Tom Cruise改变形象变成秃头大肚腩的电影公司老板,很认真地一起搞笑。严格来说,创下票房记录的动画片《Shrek》也具有恶搞特色,编导反转了童话设定,颠覆了童话人物的形象,怪物取代王子和公主,加上各种奇葩配角,结果意外卖个满堂红,还因此衍生了四部曲,比任何一部恶搞片都来得成功。然而从2010年开始,恶搞片就一直处于冬眠,至今还没有看到复苏的迹象。

港产恶搞经典

相比起西片,中文电影的恶搞程度也不遑多让。我个人最早接触的是1987年的港产喜剧《精装追女仔》,首次看到一部电影从头到尾在恶搞其他电影的桥段,从《英雄本色》玩到《监狱风云》,都逃不过被调侃的命运,导演王晶正是凭这部恶搞片的卖座奠定了往后的搞笑风格。而港产片最著名的恶搞片当然是《东成西就》,刘镇伟眼见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一直无法杀青,为了向投资者交代,于是用了同样的明星阵容赶工拍了一部贺岁片,原有的张国荣、梁朝伟、梁家辉、张学友、林青霞、张曼玉、刘嘉玲已经星光熠熠,另外再加上王祖贤、叶玉卿和钟镇涛,组成空前绝后的十大巨星,难得每一位都不顾形象地搞笑,反转金庸笔下的角色,成就了绝无仅有的恶搞经典。

超越原版的恶搞

《无极》被网民恶搞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调侃该片不合逻辑的情节。
《无极》被网民恶搞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调侃该片不合逻辑的情节。

而真正发挥恶搞精神的,不得不提以下这个真实事件:2005年,中国名导陈凯歌斥资3.4亿人民币拍摄东方奇幻史诗片《无极》,结果因为剧情夸张可笑导致口碑扑街,网络视频制作人胡戈重新剪辑了《无极》,混合央视节目《中国法治报导》,以恶搞的方式重新演绎,变成一宗电视台谋杀案,并取名《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只有20分钟的短片彻底讽刺了《无极》不合逻辑的情节,调侃大片的主旨,结果一夜爆红,迅速在网络流传,评价竟然远胜《无极》本尊,惹来陈凯歌喊告,但是网民几乎一面倒支持胡戈,诉讼最后不了了之。经此一役,恶搞文化从此登堂入室,成为网民的最爱。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