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武侠片的风光年代

邵氏武侠片的风光年代

22.07.2021文 | 陈伟光

那个年代的英雄不是一个打十个,而是披上古装以一敌百,在刀光剑影中发挥侠义精神,通过独到的意境和暴力美学,从女星主导的黄梅调电影的阴柔,转向阳刚味十足的男性武打,开创了华语片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型。

银幕杀伤力惊人

回顾60和70年代由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掀起的武侠片浪潮,你会发现银幕上的暴力程度比西方动作片还要夸张,动不动就头颅落地和断肢横飞,血流成河。根据美国电影网站一个有趣的统计,第一代武侠片巨星王羽在银幕上一共斩杀了2477人,超越动作巨星史泰龙和阿诺名列榜首,可见武侠片的杀伤力多么惊人。那个年代的武侠片动员十分浩大,主角通常都是一个打百个,不是大闹山寨就是单挑官兵,血浆和临时演员的需求量都非常可观,提供不少就业机会,从中诞生一个又一个武侠巨星,王羽、狄龙、姜大卫、岳华、罗烈、郑佩佩相继成名,不少在黄梅调时期无用武之地的男星都冒出头来,改变了当时影坛的风气。

王羽凭张彻执导的《独臂刀》一片成名,是武侠片第一个巨星的诞生,结束女星当道的黄梅调时代。

 

邵氏打造新派武侠片

最早的武侠片起源於上世纪20年代,1928年一部《火烧红莲寺》空前卖座,短短三年内拍了18集,不少仿效之作纷纷出现,一时间神怪武侠片充斥市场,直至国民党政府整肃后才告一段落,不过很快就转移阵地在香港粤语片找到立足之地。发展到60年代,才由左派的长城电影公司拍出改编自梁羽生小说的《云海玉弓缘》,引起华语片市场的注意,本片也是最早出现「武术指导」这个职位,当时列名的刘家良和唐佳都在后来成了著名的导演和龙虎武师。当时邵氏主理人邵逸夫厌倦了市面上老调重弹的武侠片,决心追求类似美国西部片和日本武士片的新类型武侠电影,于是出现了《边城三侠》、《江湖奇侠》、《鸳鸯剑侠》与《文素臣》这几部摸索时期的作品,但真正让华语古装武侠片成型的非1966年面市的《大醉侠》和1967年的《独臂刀》莫属,前者奠定了武侠片的风格,后者打破当时的票房纪录。

胡金铨为武侠奠基

邵氏新派武侠片的浪潮,主要由胡金铨、张彻和楚原这三位导演奠基,他们的作品引领了武侠片的方向。出身书香世家的胡金铨,入行后当过美术设计和演员,后来当了好友李翰祥的助导,首部独力编导的黄梅调电影《玉堂春》无法发挥所长,接着的抗战电影《大地儿女》被公司删减剧情,却在后来的《大醉侠》找到自己的风格,奠定了武侠片一代宗师的地位。讽刺的是,此片虽然是评价极高的新派武侠片开山之作,但胡金铨却与老板邵逸夫闹翻而离开,跑到台湾拍出经典之作《龙门客栈》,以过江龙之姿在香港卖了两百多万,成为1968年的票房冠军,让他更有底气地花费三年时间打造艺术巅峰的《侠女》,拿到了康城影展的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一跃而成最早享誉国际的华人名导,为华语片争光。值得一提的是,武侠片虽然阳刚味十足,但胡金铨却擅长打造侠女形象,郑佩佩、徐枫、上官灵凤都先后因此成名。

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被视为奠定武侠片风格的代表作,捧红岳华的同时,也成功塑造了郑佩佩的侠女形象。

 

当武侠迈向艺术

胡金铨实际上不懂武术,他电影里的武功多数来自舞蹈与京剧身段的结合,其特色在於一动一静之间的张力,当对手在移动之际,主角通常会静观其变,配合京剧的鼓点配乐,风格独树一帜。他的电影一般上故事情节简单,大量留白给角色背景的刻画,以及对峙氛围的营造。长镜头一直是他用来展示全景式场面的首选,蔡明亮的《不散》就是全程在一家老戏院播放《龙门客栈》的情景,两人仿佛在隔空对话。由于胡金铨的文化内涵深厚,经常会在电影中加入琴棋书画的点缀,每一个布景细节都有很高的要求。《大醉侠》片中飞檐走壁的场面配合京剧快板的音响,《龙门客栈》中的客栈空间运用,《侠女》中的竹林和斗笠,都成了后世武侠片的元素,启发了徐克、李安、张艺谋的创作。他后期拍摄的《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把武侠片升华成艺术片,追求更富哲理的空灵感,镜头对空间的运用变得更为极致。

张彻的暴力美学

如果说胡金铨的电影是渲染武侠意境,那么张彻就是在渲染武侠暴力。他在成名作《独臂刀》中一早就埋下暴力美学的因子,慢镜头凸显武打动作成了日后无数电影参考的教材,影响深远,他的得意门生吴宇森更加把它发扬光大。他在邵氏所拍的武侠片数量之多无人能及,代表作计有《独臂刀王》、《金燕子》、《新独臂刀》、《十三太保》、《刺马》等等。在他的电影里,男性主导一切,通常会在银幕上赤膊露出身躯展现阳刚之气,兄弟情重于男女私情,颇有同性情意结的倾向。这些角色追求义薄云天、恩怨分明的英雄主义,由于剧情通俗易懂加上强烈的感官刺激,很容易带领风潮,成为卖座保证。由张彻捧红的男星不计其数,王羽、罗烈、狄龙、姜大卫、陈观泰、李修贤、傅声都在不同时期各领风骚,跟随他的武术指导足以组成一个张家班。

狄龙主演了一系列由楚原执导的古龙武侠小说改编电影,形成影坛称道的铁三角组合。

 

楚原的奇情浪漫

除了胡金铨和张彻,第三位足以代表邵氏古装武侠片的导演是粤语片出身的楚原,他是50年代粤语片巨星张活游的儿子,先后以写实文艺片《可怜天下父母心》和喜剧片《七十二家房客》打响名堂,在粤语片地位举足轻重。他在70年代转战华语片,成为古龙武侠片的专业户,从1976年开始连续拍了18部古龙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代表作包括《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楚留香》和《三少爷的剑》。他的武侠片以奇情和悬念取胜,追求浪漫唯美,布景豪华服装美轮美奂,在突出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上刻画独到,并且擅长描写儿女私情,在胡金铨与张彻以外自成一格。他与作家古龙和男主角狄龙组成影坛铁三角,是邵氏武侠片落幕前最后一道余晖。古装武侠片虽然在李小龙为首的功夫片崛起后受到冲击,但依然凭着前人留下的底蕴在90年代的香港影坛翻身,再创另一波武侠新浪潮。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