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青春无悔的旅程 – 死者的尊卑

那段青春无悔的旅程 – 死者的尊卑

27.10.2021文 | 朱雅蕙

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Bagmati河的两岸,由11座石造塔堂组成的Pashupati寺庙是尼泊尔最神圣也是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庙,,主要祭祀三大神祗之一的湿婆神(God Shiva)。湿婆神在印度教里代表毁灭的同时又代表重生,在南亚地区的印度教徒中深受尊崇,这里每年都吸引了很多教徒和苦行僧前来膜拜,同时也有不计其数的旅客来此参观。Pashupati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它的外观,而是里面那位于Bagmati River河畔的火葬场所。虽然非兴都教徒是不能进入焚场的,但还是可以从对岸观礼和拍照,看看这曾经听人提过却未亲身目睹的仪式。

身后是Pashupati主建筑的入口处。

Bagmati河是印度恒河的其中一个支流,它横跨Kathmandu和Patan之间,尼泊尔人将火葬后亲人的骨灰撒在河中,河水最终将汇入恒河,他们相信这样可以让灵魂脱离躯体而得到解脱和永生。据说很多尼泊尔人会在预计自己死亡前几个星期来这里等待最后的日子,他们相信在这里去世的人都可以洗清罪恶转,让灵魂可以恒生。可以如此坦然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这让我对尼泊尔的印度教徒有了新的认识。

几乎干枯的河水已可见河床,这就是Bagmati河,河岸边的亭子就是焚烧尸体的地方。

当我们走近河畔时,火已经被点燃,仪式正在进行着。按照传统,火葬前家属(通常是大儿子,女性在传统印度文化里的地位是非常低的)要剔净头发和胡须,用Bagmati河的水为死者沐浴,洗去死者身上的灰尘,然后用白色或黄色的布包裹死者的身体,并洒上祭拜的吉祥之物。仪式结束之后就会开始把死者的遗体放在堆起的木材中,然后开始焚烧,几个小时后就将木材灰和骨灰一起推到河中,让它‘随波逐流’。

过程中,听见对岸传来燃物噼噼啪啪的声响,只见烟火弥漫,鼻中尽是烧焦的味道,没一下子一切就化为灰烬了。在这条污染程度非常严重的河水中,人们用它的水洗手洗脸,小孩们在下游河水中嬉戏,虽然还不至于到达恶心的程度,但我个人是非常难以接受这件事的。

身后的火葬仪式就快结束,之后这些灰烬将被推入河中,让它随波逐流,直到流入恒河。

据说这火葬的地点因为受到印度早期留下来的种姓制度的影响,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所以焚烧的葬台是根据身份地位来分配的。皇亲贵族、富裕人家、权贵和平民分别在不同的葬台上完成,北岸属于贵族,南岸属于平民百姓,而葬台越高越靠近下游,就显示地位越高。听说用来焚烧死者尸体的燃料木材也会因为身份的贵贱而不同(不知是否属实),这种阶级区分如此分明的作法是我所不赞同的,不过身为一个过路人,就只能在心里感叹‘死,原来也分尊卑’的。

经过几小时的焚化后,不管你生前是显赫贵人还是美艳佳人,都终将化为一堆灰烬,然后被被抛进Bagmati河中,随河水飘走。我忽然有所感触,原来生命是如此容易被带走的,生命的价值到头来就只剩那么一丁点如烟灰的重量,更何况是依附于生命的记忆和情感,它们是否会随着生命的消失就变得一文不值呢?

原来所有的爱恨情仇,到头来就只有生者痛,死者却早已不知了。

在加德满都的那个晚上,我辗转难眠,夜因为失眠而变得格外漫长,合眼瞬间便是那焚烧成灰后随风扬起的生命,在眼前晃着,犹如弹跳着的那串音符,曲终人散时,一直都是干净利落的休止符,唯有记忆长存。

 

预告:下一期,让我们看看尼泊尔的佛教寺庙,探讨这个国家难得的宗教和谐。

朱雅蕙

80年代在槟城一个小渔村出生。毕业于理大医学系,现为外科医生。虽手中握刀,但仍能趴趴走、当文字新人,感恩无限。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