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级片的影响

美国B级片的影响

13.10.2022文 | 陈伟光

B级片是低成本制作的商业片,作为美国重要的电影类型,影响力不容小觑,很多著名导演和演员都是B级片出身,历史上也创造过不少票房奇迹,反过来冲击主流市场,不少A级大制作其实都带有B级片的影子。

经济萧条催生B级片

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处于经济大萧条,电影院为了招来观众推出双片制,夜场观众可以一张票看两部电影,通常一部是制作精良及大明星主演的大片,另一部则是成本较低的影片,于是就有了A级和B级之分。B级片的演员通常不为人知,题材比较冷门和大胆,情形有点像唱片里的B面选曲。一般而言,B级片制作粗陋,喜欢用噱头来刺激观众。由于成本低和制作周期短,大公司也会投资B级片来抵消大制作的风险,小公司更加需要它来与大公司抗衡。渐渐的,B级片成为许多过气演员和新人的容身之地,很多发展不顺遂的编导也会藉B级片寻找翻身的机会,所以B级片一直有它的存在价值。

恐怖片起家的鼻祖

最早被视为B级片鼻祖的Tod Browning在30年代以恐怖片起家,由于他年轻时曾经在马戏团扮演活死人,因此对营造恐怖氛围特别有心得,他执导的《Dracula》和《Freaks》开创了早期恐怖片类型,前者影响了后世吸血鬼电影的形象,后者因为启用真正的畸形人演出而备受争议,片中出现女主角被畸形人肢解的场面,最后被禁演,成为一部传奇cult片。由此可见B级片一开始就以刺激感官为主,挑起观众的好奇心。不过真正把B级片发扬光大的另有其人,他就是人称B级片之父的Roger Corman,他在50年代电影业面临萧条时,以大量低成本影片崛起,为电影人提供工作机会,确定了B级片在影坛的地位。

1932年上映的《Freaks》找来畸形人演出,具备了大量引人争议的猎奇元素,导演Tod Browning因此被视为B级片的鼻祖。

B级片之父拯救市场

当时的电影遭遇电视崛起带来的冲击,市场陷入低迷,Roger Corman在这样艰辛的背景下出道,用他独有的低成本理念进行拍摄,他拍片速度惊人,曾经用两天一夜和3万5千美元拍出流传至今的恐怖喜剧《The Little Shop of Horrors》。他拍过三百多部电影,八成以上都有盈利,通常在两个星期内完成,每部成本都控制在10万美元以下,反观当时荷里活制作的电影平均成本都要100万到200万之间。Roger Corman出品的这些B级片,很多都与荷里活大片捆绑成双片连映,甚至拥有专门放映的午夜影院,观众十分广泛,让他可以长拍长有。这些影片主要都以色情暴力挂帅,极尽剥削的本能,例如安排黑人当主角,让他们用各种非法手段战胜白人。女性胴体也是被剥削的对象,他说过女主角如果没有脱衣,观众就会觉得上当。

名导出身之地

Roger Corman不止生产大量B级片,他还成立本身的电影学校,享誉全球的大导演Francis Ford Coppola、Martin Scorsese、James Cameron、Jonathan Demme和Ron Howard都曾经是他的学徒,当年电影圈不景气,很多进不到大公司的新晋电影人都从他那边得到学习机会。巨星如Robert De Niro、Jack Nicholson和史泰龙也是从他的电影起步。他出品的B级片虽然低成本,当中却不乏影响后世的经典如《The Intruder》、《Death Race 2000》、《Piranha》,这些影片的概念一直被其他电影复制,连Steven Spielberg的成名作《Jaws》也被指充满B级片的影子,Quentin Tarantino更是其中一位深受他影响的导演。后世的外星人入侵片、青少年恐怖片、飞车党公路片、女性监狱电影都从中取得不少灵感。值得一提的是,Roger Corman深受法国新浪潮导演的推崇,他在70年代曾经把不少欧洲艺术片引进美国院线,包括费里尼、杜鲁福、伯格曼等大师级作品。因为对美国影业的贡献,这位B级片之父在2009年获得奥斯卡颁发终身成就奖,如今高龄96岁的他依然健在,绝对是B级片永远的传奇。

被誉为B级片之父的Roger Corman以低成本和高效率见称,从中培养了日后无数名导和巨星,最终获得奥斯卡颁发终身成就奖。

荷里活怪咖

B级片向来被视为粗制滥造,美国50年代导演Ed Wood就是当中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往往因为缺乏资金而因陋就简,和荷里活讲究的手法背道而驰,在科幻片《Plan 9 from Outer Space》甚至拿碗碟当成飞碟拍摄,上映后被当作笑柄。不过一切嘲笑都无阻他热爱电影的热忱,为了完成电影,他可以不择手段,让批发商的儿子当主角,找自己的女友演出,说服已经退休的演员复出,而他本身有异装癖,我行我素的行径和整个荷里活格格不入,最终郁郁而终。讽刺的是,他生前被人白眼的电影却在去世后成为小众cult片,荷里活名导Tim Burton还为他拍了一部传记片,由爱将Johnny Depp饰演本尊,让更多人知道这位奇人的事迹。

荷里活怪咖导演Ed Wood的《Plan 9 from Outer Space》在缺乏资金拍摄下,各种因陋就简的手法成为B级片代表作。

打入主流市场

在70年代继承B级片精神的首推John Carpenter,他从小就对西部片和恐怖片情有独钟,1978年以35万美元拍出轰动影坛的《Halloween》,票房超过3000万,让他名成利就。过后又推出《The Fog》、《The Thing》、《Escape from New York》、《Big Trouble in Little China》等带有B级片色彩的商业大片。他除了独具一格的恐怖片手法,也亲自为影片创作紧贴剧情的配乐,是一个集导演、编剧、制作人、剪辑、作曲于一身的全才电影人,至今依然活跃影坛。目前晋身一线导演的Sam Raimi在拍出蜘蛛侠三部曲之前,在80年代已经凭一系列的B级恐怖片如《The Evil Dead》打响名堂,在他最近执导的漫威电影《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依然可以看到这些技法。James Wan的成名作《Saw》本质上就是B级片,过后的作品也始终保留这一点特色,如今B级片已经融入主流,成本因此变得更高,以小博大的成功例子越来越少。

John Carpenter成功把B级片推向主流,获得票房上的回报。

电影内容模式化

美国的B级片故事都很模式化,通常会复制卖座电影的公式,或者把本身影片的桥段修改背景,然后直接拍摄,连道具都是现成的,所以像《Tremor》和《Lake Placid》这类低成本惊悚片,一旦票房成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续集,直到拍烂为止。这类B级片很多都没有在院线上映,而是直接出影碟或供应给有线电视和流媒体,不愁没有市场。美国每年生产五百多部电影,八成都是B级片,所以对市场举足轻重,也从中培养不少新血。由于这类电影在题材内容上有较大的自由度,非常适合新人锻炼身手,中国的网络电影就有不少借鉴美国B级片的地方。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有想法和创意,B级片也可以拍出经典,不会受限于低成本。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