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中国春节档吹得灰飞烟灭,一些电影自寻出路,放弃院线投向网络,不禁让人好奇网络电影到底是怎样的生态?
2014年,网络平台爱奇艺将一些时长较长,质量较好的微电影移到付费频道,旨在探讨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在取得效果之后,便提出了”网络大电影“这个概念。网络一词顾名思义,”大“是刻意与”微“区分,向电影规模看齐,简称”网大“。从此以后,影视制作公司在网剧和短视频以外多了一条出路。和院线电影一样,中国的网大在五年内也经历了爆发式的成长,2014年上线450部,市场规模1亿(人民币,下同),2015年约为700部和4亿,2016年2193部和10亿,2017年1892部和20亿,2018年1537部和30亿,去年由于广电局规定所有网络电影都必须通过规划和上线两次备案才能顺利上线,产量剧跌至789部,但市场规模还是接近30亿,市场告别野蛮成长的年代。同一年,三大网络平台正式把”网络大电影“正名为”网络电影“,以洗脱“网大”过去粗制滥造的负面印象,朝向精品化与专业化迈进。
中国目前的网络电影主要集中在三大平台播放: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其付费会员数目都在1亿人左右,为网络电影提供庞大的点播市场。综合爱奇艺与优酷提供的2019年分账票房榜单,去年达到1千万以上的网络电影有40部,比2018年增加了6部。票房最高的是《鬼吹灯之巫峡棺山》,达到3470万,比不上2018年榜首《大蛇》创下纪录的5078万,但还是超越了2016年的《山炮进城2》(1829万)和2017年的《斗战胜佛》(2655万)等年度冠军。纵观榜单,这些网络电影的内容以古装玄幻、怪兽和探险为主;其中,新片场占了9部、淘梦5部、映美3部、奇树有鱼2部,这些都是网络电影的主要出品方。虽然网络电影近年开始减产,但投入资金却有所增加,2018年投资成本在300万以上的网络电影仅有19%,2019年已提升至48%,投资成本达到1000万的影片高达18部,制作越来越认真。网络电影本来追求低成本,短周期和高效率,从筹备到上线仅需1至3个月不等,这是院线电影做不到的。自2014年网络电影诞生以来,已有超过2800家公司入局,其中超过80%的公司只参与过一部影片的出品工作,能够推出10部以上影片的不足30家,市场已经进入去芜存菁的阶段。
网络电影卖座特点
从上榜的电影当中,不难看出几个网络电影的卖座特点。(1)发挥经典IP(知识产权)的效应。比如《鬼吹灯》系列,先有网络小说热度,然后通过电视剧和电影扩大受众,网络电影进一步收割红利。(2)善用网络粉丝效应。比如“陈翔六点半”从短视频起家,一路累积知名度、深耕喜剧和培养班底,一连三部网络电影都连续赚钱入榜,堪称网络版“开心麻花”。(3)消费明星价值。钱小豪、樊少皇都曾经是院线电影主角,凭着早期建立的知名度,以过往形象转战网络电影仍然有一定的号召力,《至尊先生》明显是捉妖片路线,《齐天大圣之大闹龙宫》则主打动作特效,都是为演员度身订造。(4)发挥港片残余价值。王晶绝对是高手,《唐伯虎点秋香2019》把同一个题材无限发挥,最重要吸引观众点播。(5)成为院线电影的另类管道。每年都有不少院线电影因为争取不到排片量而票房仆街,网络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最佳例子是中美泰三国合拍的动作片《三重威胁之跨国大营救》《Triple Threat》,原本在院线上映时只拿到0.2%的排片量,结果票房只有152万,后来片商在爱奇艺走网络分账,最终取回2059万。收入多出13.5倍。
爱奇艺仍占一哥位
经过五年的成长,始作俑者爱奇艺依然占据网络电影的一哥地位,去年上线418部,遥遥领先优酷的174部和腾讯视频的150部。三大平台占据了市场9成以上的播放量,他们以买断、分成保底、纯分成等各种分账形式确保本身的市场份额,如今还进一步做到与院线同步,甚至先网后院、或是台(电视台)网同步,用尽各种渠道接触存在观众。近年还出现一个迹象,越来越多院线电影会通过拿到“龙标”(公演许可证)来提高网络平台的分成比例,网络与院线在未来将会越走越近,从而出现更多的可能性。
百年难得一遇的疫情冲击了今年的院线,照理来说网络电影会从中受惠,可是三大平台在春节档推出的20部上线作品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爆款,最高分账票房的古装片《大天蓬》暂时也只有1045.7万,是目前唯一破千万的,整体并没有任何突破。当原本准备在院线上映的《囧妈》和《肥龙过江》突然上网后,对网络平台和电影公司来说也许是双赢,但却是网络电影的警钟,因为与成本过亿的院线电影相比,网络电影完全没有优势,这是不同等级的比较。大部份网络电影的豆瓣评分都在5分以下,这是不争的事实,在院线电影面前,网络电影根本不足为惧。幸好对院线电影而言,在网上播放只是应付燃眉之急的下策,是目前无可奈何的选择。网络电影目前正在尝试减量提质,最终将剩下真正有竞争力的业者留下来,即使受到一时的冲击,只要维持市场供求生态,还是可以继续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