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级制度这把尺

电影分级制度这把尺

03.06.2021文 | 陈伟光

电影分级是被电影工作者抗拒但又无可奈何的制度,因为审核眼光的差异,一直无法让人看清楚那把衡量的尺度。片商为了电影评级而绞尽脑汁,不同级别的电影有不同的市场行销策略,那是电影工作者与电检局角力的游戏。

美国电影为观众分级

美国电影协会(MPAA)在1968年11月1日开始为电影进行分级,这是为了避免政府当局插手艺术创作而自我审核的方式。在这之前,整个荷里活都笼罩在「海斯法典」(Hays Code)的道德正确阴影下,这套根据天主教要求而设定的拍片准则,从1934实行到1966年期间,荷里活电影不可以出现谋杀、抢劫的详细描写、不可以宣扬酗酒、暴力、不道德的性关系、不准接吻、不准出现黑白恋。取而代之的分级制则容许以上内容出现,但必须经过审核才可以上映。刚开始分成G、PG、R和X级,G是General大众级,属于阖家共赏,PG是Parental Guidance辅导级,可能对儿童不适合,R是Restricted限制级,17岁以下需要父母陪同观赏,X是Adults Only成人级,17岁以下不可观赏。后来在家长要求下於1984年加入PG-13,强烈建议13岁以下儿童需要父母陪同;到了1990年,有鉴于X级片几乎已经成了色情电影的代号,于是改为NG-17以正视听。

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始于1968年11月1日,发展至今共有五个级别,主要是为了避免政府当局插手艺术创作而自我审核。

引入注目的X级片

分级制度开跑后,第一部被列为X级的电影是1969年上映的《Midnight Cowboy》,该片讲述一个西部牛郎来到纽约当男妓的故事,由于片中出现过多同性恋和性爱场面而被列为X级上映。该片由John Schlesinger执导,Dustin Hoffman饰演皮条客,饰演午夜牛郎的是高大威猛的John Voight,他是女星Angelina Jolie的父亲。本片在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后才被豁免X级,让更多年轻观众入场观赏。不少经典电影也因为内容大胆被列为X级片,比较著名的有《A Clockwork Orange》和《Last Tango in Paris》,前者是因为暴力与性,后者是因为性爱场面,目前依然是史上最卖座的X级片,进入NC-17时代后的最高票房则是《Showgirls》。一般来说,G级片主要是合家欢电影,Disney与Pixar的动画大部份都属于这个类别,涵盖范围最广,票房也相对可观。一些含有暴力打斗元素的家庭电影也会因此得到PG或PG-13的评级,多少会影响票房表现;R级片则主要来自动作片与恐怖片,不少片商更加会以限制级作为号召,因为可以在银幕上展现更多血腥刺激的画面,但是史上最卖座的R级片却是描写耶稣受难的《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比《Deadpool》和《It》都要卖座。

分级与票房息息相关

提及票房,分级制度变得十分关键,一部被列为NC-17的电影是片商的噩梦,所以他们会竭尽所能替影片争取R级,至少可以保留庞大的青少年市场。1994年由Oliver Stone执导的《Natural Born Killers》因为大胆刻画连环杀手而被评为NC-17,最后在电影公司的压力下,不得不删减了四分钟的片段,最后才上诉成功改为R级上映。而华纳电影公司为了让Stanley Kubrick的《Eye Wide Shut》得到R级分级,不惜在性狂欢的画面加上黑影处理,然而大师在电影上映前已经去世,无法改变这个决定。奥斯卡最佳电影《The King’s Speech》在2010年上映时,因为片中多次出现F字粗口而被列为限制级电影,发行本片的Weinstein公司据理力争不果,只好另外发行一个没有粗口的干净版,但讽刺的是,这个版本只得到300万票房,限制级版本反而大卖1.35亿。虽然绝大部份的电影都会主动给MPAA审核分级,但因为不是官方机构,所以一些本来就针对小众市场的独立电影和外语片会选择不送审,以Unrated的形式上映,如果遇到政府干涉则要自负风险,连锁院线不会冒险上映,一般上只会在独立院线和艺术影院公演。

没有分级的中国市场

全球各国都有各自的分级制度,主要是为了让观众(尤其是有孩子的)选择适合观赏的电影,唯独中国至今都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因为他们认为很难有效地管制观众入场的年龄,所以在当地上映的电影必须是可以阖家观赏,面向大众。这无形中让电影公司不得不准备专门应付广电局审核的版本,所以不少合拍片都会出现不同版本的情节或结局,这样才能够取得俗称「龙标」的公映许可证。实际上,中国曾经在1989年推行分类制,但因为当中的「儿童不宜」类别被一些电影拿来当噱头,引发民间反弹,最后不了了之。由于中国对电影的审核相当苛刻,特别关注电影的意识形态,不能出现有损国家形象的描写,不能宣扬鬼怪迷信,所以很多国产片在处理贪污题材时,都把故事背景设在海外,或虚构的地方,坏人最终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所有鬼片到最后不是主角精神分裂就是南柯一梦。而香港则是在1988年开始分级,一度造成三级片的风行,目前分为I(所有年龄)、IIA(家长陪同儿童)、IIB(青少年与儿童需要家长陪同)、III(成人)四个级别。

中国没有实行电影分级,所有电影必须适合全民观赏才能够上映,这是俗称「龙标」的公映许可证,是进军中国市场的通行证。

 

本地电检限制多

大马在2010年4月之前,电影分为适合所有人观赏的U、儿童需要家长陪同的PG13、18岁以下禁止观赏的18SG(含暴力恐怖)、18SX(含非裸露性爱)、18PA(含政治宗教敏感)、18PL(含前述两项以上元素),后来才简化成目前的U、P13和18。但即使是18岁以下禁止观赏的电影,还是经过电检局的删减,所以这里的分级制一直被诟病形同虚设,大家都希望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电影能够在院线不经删减上映,但至今连电影节的选片也会遭遇遮盖画面的处理,本地电检始终无法与时并进。缺乏实质的电影分级制度,造成本地观众喜欢从网络下载海外的原装版本,长期下去只会对电影业造成伤害。另一方面,本地电影也一直深受政治意识的干扰,只要与官方角度不一样的诠释,就会遭到对付,例如涉及马共和513事件的题材,大部份都遭遇禁映的命运。

《Natural Born Killers》在导演删减四分钟的片段后,才由NC-17改为R级上映,保留了庞大的青少年市场。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