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片从巅峰到谷底的那些年

港产片从巅峰到谷底的那些年

24.03.2022文 | 陈伟光

港产片经过八十年代的辉煌后,在九十年代初期达到巅峰,年产200多部,几乎垄断年度票房榜前十名。不过从高峰到谷底,却只用了四年时间,1996年港产片票房呈现断崖式衰落,97回归后便风光不再,到底那四年发生什么事?

一九九二的巅峰

回顾九十年代的港产片,感觉让人唏嘘,巅峰和谷底都发生在这个时代,变化之快叫人始料未及。最巅峰的1992年,港产片全年票房本土占12.4亿,海外占18.6亿,一个当时人口才600多万的弹丸之地,竟然产出31亿港币的票房,绝对是一个经济奇迹。

港产片的巅峰与低谷都出现在九十年代,应验了盛极而衰的法则。

当年票房榜前十名清一色是港产片,进口片根本占不到一席之地,这是港产片最风光的一年。当时周星驰的电影包办了票房前五名,《家有喜事》先以4899万创下香港票房最高记录,同一年又被自己主演的《审死官》给打破,把记录提高至4988万,随后的《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II神龙教》票房都在3660万以上。一代喜剧泰斗许冠文最后一次执导的《神算》伙拍黎明,取得3640万,也只能排在年度第七位,其余四席分别是成龙两部,周润发和李连杰各一部,影坛完成改朝换代。

双周一成是港产片巅峰时期的票房保证,主演的电影深受观众欢迎。

武侠片吹起衰落号角

港产片除了供应本土市场,也垄断了台湾、东南亚、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市场,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影产地,吸引了无数资金流入市场。当时最大的金主来自台湾片商,他们大手笔在香港开拍电影,再以港产片的名义在台湾上映,实行出口转内销的策略。所以香港影坛一时之间充斥热钱,出现各种滥拍赚快钱的现象,尤其是武侠片当道,一下子就泛滥成灾。结果在1993年武侠片开始败退,大部份都面临亏损,年度票房冠军首次落在西片《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手上,成为首部票房突破6千万的电影,压倒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其时已经吹起衰落的号角,但是由于港产片依然占据年度票房前十名的八席,总票房还有11.33亿,整个业界还没有危机意识,继续沉醉在盛世的余晖。

台湾资金大撤退

邵氏电影早于1987年停产,称霸八十年代的新艺城和德宝也分别在1991和1992年停业。九十年代剩下嘉禾,新崛起的永盛和UFO撑住市场。一直以来大量投资港产片的台湾片商也在1993年首次踢到铁板,龙祥影视公司以3千万购入周星驰的电影《济公》,结果票房参赔。这次的教训让他们开始减少投资,同时要求减价,香港制片人不当一回事,结果台湾片商转向要求政府放宽荷里活电影的入口,最终制作更精良的荷里活大片很快就攻陷台湾市场,取代了港产片的地位。港产片同时失去金主与海外市场,1994年的本土票房从11.33亿跌至9.57亿,海外票房也从16.99亿降至14.35亿,年度票房前十名虽然还是由双周一成把持,但出现了三部进口片,衰退之势已经形成。

周星驰的《济公》当年叫价三千万,却让台湾片商惨赔,引发资金撤退潮。

翻版影碟拉起警报

到了1995年,港产片在年度票房前十名依然占了七席,成龙凭《红番区》和《霹雳火》包办冠亚军,压倒周星驰的《百变星君》,但本土票房进一步下跌至7.76亿,海外票房倒退至11.64亿,收入已经拉起警报,连周星驰主演的《西游记》上下集也表现不如预期,《回魂夜》的票房更加让人失望。最终来到关键的1996年,翻版影碟横行,对电影杀伤力极大。港产片难敌大势,本土全年票房萎缩到6.59亿,比1992年的高峰时期少了一半。最令人担心的是海外市场竟然从11.64亿断崖式暴跌至4.35亿,跌幅超过六成,真正惨不忍睹。这个局面主要是因为荷里活大制作席卷全球,港产片以往的主要市场纷纷沦陷,加上本身在缺乏资金下粗制滥造,打击了观众的信心,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以往的光环渐渐褪色,年度票房前十名已经被荷里活大制作攻占了一半。

低处未算低

本来以为会谷底反弹,不料低处未算低,更严重的打击还在后头。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同年还爆发全球金融风暴,香港电影圈人才流失不少,很多都到了荷里活发展,成龙、李连杰、周润发分别在1998年进军荷里活拍西片,过后又前往中国发展,留在香港本土的也只能苟延残喘。1997年底一部《Titanic》直接打垮所有港产片,成为香港史上首部票房破亿的电影,和同年上映的侏罗纪公园续集《The Lost World》包办了年度票房冠亚军,最高票房的港产片《一个好人》也只取得4542万,与进口片的距离进一步被拉开。纵观整个八十年代,票房冠军从来没有落在进口片手上,来到九十年代先后失守三次(1993、1997和1999),这是没落的开始,千禧年过后情况更糟,从2005年开始就不再有港产片夺得年度票房冠军,甚至在2017到2019年之间,出现连续三年没有一部港产片跻身票房榜前十名的窘境。

最坏时代好的开始

1996年过后,港产片早已元气大伤,金融风暴导致资金不足,市场充斥大量低成本制作,古惑仔电影成了主流。无线电视台出身的古天乐转战影坛,拍片以量取胜,一时之间成了炙手可热的演员,渐渐成为日后的中流砥柱。导演杜琪峰也在这段香港影坛最低潮时期创办银河影像,树立本身的电影风格,为前途迷茫的港产片开拓不一样的市场,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在电影业百废待兴的当儿,也为各种打破类型限制的创意提供平台,造就了刘伟强、叶伟信、林超贤、郑保瑞这批新生代导演的崛起,共同发挥港产片打不死的精神,同时见证最坏的时代也有最好的开始。

古天乐与叶伟信都是在港产片低潮时期崛起的电影人。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