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蛇蝎美人、各种令人恶心恐惧的怪物、身体充满缺陷的畸形人、被当成英雄崇拜的黑帮人物、挑战禁忌的异装癖和同性恋、触动社会神经的黑白跨族恋情、充满性暗示的情欲场面、数不清的毒品与酒精,一一打破道德底线登上了荷里活最放肆的大银幕时代。
大胆开放的有声时代
当电影还在牙牙学语,刚刚告别默片走入有声时代的时候,曾经有一段不受道德规范,思想开放的美好时光,银幕上出现各种离经叛道的题材,创造了各种影响至今的类型和形象,后世学者把这个时期称为pre code,大约从1929年开始,一直发展到1934年7月1日电影界实施道德审核的Hays Code为止。自从史上首部有声电影《The Jazz Singer》在1927年面世后,银幕上的角色不但开始说话,而且越来越敢说,锋利的、露骨的台词层出不穷,让卫道之士一直跳脚。歌舞片是有声时代最先崛起的片种,除了可以聆听歌曲,同时也通过女舞蹈员大胆裸露的衣着,提供声色俱全的享受。同一时期,女性角色开始发挥影响力,银幕上的女主角越来越强势,利用天生的本钱支配男人,满足自己的私欲,这些蛇蝎美人成为pre code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象征。Clara Bow、Marlene Dietrich、Greta Garbo、Bette Davis、Mae West、Barbara Stanwyck、Joan Blondell、Jean Harlow、Norma Shearer、Dorothy Mackaillyxl等等一系列的女星都在这个时期达到职业生涯的巅峰。
黑帮人物与怪物崛起
经历一战过后的20年代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期,有声电影的出现延续了这个趋势,开放的思想造就了更多电影类型的崛起,其中一类就是黑帮电影。当时最著名的黑帮人物有Al Capone和John Dillinger,前者让芝加哥成为犯罪天堂,后者屡次抢劫银行和成功逃狱,都有传奇性的崛起过程,是电影取材的对象,诞生了诸如《Little Caesar》、《The Public Enemy》、《Scarface》这几部经典黑帮电影,让两人通过银幕的渲染后成为大众偶像,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另一个在pre code时代成为主流的是怪物电影,以往只出现在文学作品和传说中的科学怪人、吸血鬼、木乃伊、隐形人纷纷走向大银幕,这些都是具有严重道德缺陷的角色,但却让Universal这家电影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再加上荷里活原创,描写人兽交的《King Kong》以及畸形人主演的《Freaks》,题材本身就已经足以挑战道德底线,引起的争议自然不在话下。以上这些都是在荷里活实施道德审查之前称霸影坛的内容,也是被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遗迹。
电检的攻防战
那什么是Hays Codes呢?早在20年代初的默片时期,明星的不当行为已经招惹不少批评,最著名的是胖子Roscoe Arbuckle被控奸杀一案,虽然后来被判无罪,但荷里活的形象已经受损,当时的电影公司决定组成「美国电影制作人与发行人协会」(MPPDA),聘请曾经担任美国邮政部长兼基督教长老会会员的Williams Hays担任总裁,负责替电影界挽回声誉。他上任后草拟了一些准则作为拍片参考,以便尽量不要踩到地雷,这是因为电影并没有被美国法律赋予言论自由,所以在不同的州属上映时,必须按照不同的法律作出删减,而这些花费不菲的删减成本都要由电影公司埋单。除了地方法律,来自保守派和教会的舆论压力也时有所闻,MPPDA的立场是与其被政府干涉,还不如自己先行审查,以自律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他们於是在1930年由一名杂志主编和一位神父制定了一套更严密的法典,Williams Hays作为协调者,建议电影公司在开拍之前先把剧本呈上讨论和修改,可是会员们却不当一回事,这是因为当时不少影院都是由电影公司经营,为了迎接有声电影的到来,他们已经投下不少本钱改善设备,为了尽快回本,对于受到市场欢迎的题材当然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黑帮、怪物、情欲、歌舞都是卖座类型,观众喜欢重口味的内容,盈利当前之下,拍片守则只能放在一旁。
海斯法典的道德规范
1929年10月29日一场前所未有的超级大股灾让整个美国进入大萧条的30年代,经济不景气加上电台广播崛起的竞争,让电影公司更需要票房打救,大量的pre code电影面世,题材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以让生活艰难的民众可以躲到影院纾压,从银幕上得到短暂的慰藉。与此同时,来自天主教会的抗议从来不曾间断,他们认为当时的电影已经严重削弱教义和人们的道德观念,结果在1933年掀起一波反荷里活的声浪,并要求银行停止贷款给电影公司拍片。这招果然见效,MPPDA终于在压力下屈服,於1934年7月1日正式向会员实施有关守则,史称「海斯法典」(Hays Code),要求当时的电影不可以宣扬黑帮暴力、怪物、酗酒、跨种族恋爱、同性恋、堕胎、裸体、展现不道德行为等等画面,所有电影必须取得Hays Code的认证才可以发行,pre code年代正式终结。
道德正确的后遗症
Hays Code实行后,以往pre code电影的卖座元素都被清洗,电影本身也不能重映,甚至连夫妻同床的画面都可免则免,卡通人物Betty Boop都要穿得更加密实,堪比中国大陆的各式「限X令」。在如此道德正确的法典下,一个只有6岁的小女孩Shirley Temple成为全美最红的童星,而美国民众因为大萧条时代而吃尽苦头,不再迷恋银幕上的纸醉金迷,黯然接受了电影公司的道德审核。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这个强调道德守则的拍片法典在1968年被正式取消,由更为成熟的电影分级极度取代。如今回顾pre code年代,我们会看到没有道德审核的创作自由是如何大放异彩,启蒙了不少类型片的诞生,再对比如今越来越政治正确的荷里活,不得不惊讶於历史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