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笔下的电影风情画

毛尖笔下的电影风情画

31.12.2020文 | 陈伟光

毛尖不是笔名,是喜欢喝茶的外公帮她取的真名,丰富的观影经验结合文字的串联功力,让她的影评充满影像特色。

毛尖在《一直不松手》里写的都是长文,读起来不像影评,比较接近电影笔记的书写方式,把她对电影的絮语发挥得淋漓精致,举一反三地串联了银幕上不同时代的吉光片羽,感受那些美好时光留下的深刻记忆。

有人说她以俗写雅

大约是去年的某个时期,不断在社交平台上读到网友在分享她的影评,我这才知道「毛尖」这位作者,然后发现她竟然与我同年,於是开始关注她的文章。由于网上读到的都是断断续续的发表,所以就买了她的书,第一本就是《一直不松手》。里面只有十九篇文章,都是五千字上下的长文,可以慢慢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的书写功力。有人说她以俗写雅,我觉得毛尖能够以一支俗笔把经典电影和名人从高高在上的位置拉下来,未尝不是一项功德。再高深的电影语言,也是取自平常人的感情和生活,离不开世俗的描写,保持平视的角度,总好过长期不切实际的仰望。更何况她的切入点往往见微知著,掀开电影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一点足以让我保持兴趣。

《一直不松手》收录19篇文章,都是五千字上下的长文,读起来像电影笔记多过影评,是阅读电影的另一种方式。

荷里活黄金时代的想像

本书开门见山第一篇就是《一直不松手:格兰的演技》,讲的是荷里活黄金年代最俊美的男星Cary Grant,毛尖用她的生花妙笔写他在银幕上的魅力——「我对女人完全没有兴趣」,写他三十多岁都还没有成名——「再不叫好就要叫老」,写他在希治阁电影《Suspicion》的经典画面——「端着一杯不知道是不是有毒的牛奶上楼梯给妻子」,写他老而弥坚——年过六十拍《Charade》还要女主角柯德莉夏萍女追男,「一直不松手」是他对女性观众的致命吸引力。写荷里活明星的篇章还有《劳驾您指点地狱之路?》,关于默片时代的银幕坏女孩Louise Brooks,从她标志性的Bob头短发写到她和纳粹合作以及到纽约卖淫。《你兜里有枪,还是见到我乐坏了》这篇单单看题目就已经可以意会荷里活30年代性感肉弹Mae West骨子里的诱惑,原来她还启发了超现实画家达利创作了红唇沙发的形象,身材背后的她却是编剧高手,所有被银幕禁止的台词都在百老汇通行无阻。这些细节的描写加深了荷里活黄金时代的想象,在传闻与事实之前游走自如。

电影大师面面观

大导演的轶事在毛尖手上有着不一样的诠释,她在《朗》写德国大师Fritz Lang的风流账的同时,也突出他在电影界的经典地位如何影响爱森斯坦、威尔斯、希治阁、高达等等具有原创性的导演,写他拍片花钱如流水,写他永远说不清楚的出逃德国细节和情史,写现实中火箭发射的倒数来自他的科幻片点子;这样子的侧写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这位拍出《Metropolis》和《M》的大导演,比一般介绍来得有血有肉。《魂断威尼斯》以一部电影的记忆串联了意大利名导维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德国小说家Thomas Mann、英国作曲家Benjamin Britten在不同年代的同性恋情,把男人爱男人的世界形容得荡气回肠。书中还有《大路变窄》写费里尼的电影如何成为意大利新写实主义过渡到艺术电影的分水岭,《尊敬我,爱我》留意到Francis Ford Coppola电影中的婚礼、夜总会和大会堂的气质如此接近血和子弹,《都和王家卫有染》发现王导西片里的幸福没有痛苦可言。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是作家毛尖的最爱,平常不过的家庭写照在她眼中意义深长。图为1953年的代表作《东京物语》。

 

最爱小津安二郎

论观点最深刻的,始终是她念兹在兹的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洋洋万字的一篇《例外》,详细分析了他拍电影的核心思想和风格演变,从二战前的底层社会到战后的中产家庭,从父子关系到父女关系,从黑白到彩色无一遗漏。文章引用学者的结论:「小津的电影展现了保守主义最好的一面」,并且在有声片的时代完善了无声片的技术。虽然小津的电影基本上就是喝酒吃饭和嫁女儿,但内容越简单就越纯粹,毛尖用她的文字引导读者领会这些画面的意义,也可以视为小津电影的入门必读。书里的文字,正是研究电影的心血,因为出于作者的热爱,读起来令人动容。

改写电影规则的编剧

除了导演和明星,书中还收录两篇探讨编剧的文章,《钱德勒来到好莱坞》描述美国小说家Raymond Chandler如何写出黑色电影(Film Noir)的剧本,让孤独的侦探和蛇蝎美人取代传统的福尔摩斯推理电影,表扬他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他的漏洞。《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则是讨论张爱玲的剧本与小说的分别,她以60年代两部电懋时期的电影《小儿女》和《一曲难忘》来对比张爱玲40年代的小说思维,认为她对母亲形象和爱情的塑造转为正面,悲剧都成了喜剧。有趣的是,毛尖用小津电影《晚春》(1949)中女儿忧虑的「我结婚后,父亲怎么办?」对比《小儿女》(1963)一片中父亲担心「我结婚后,儿女怎么办?」,前者注重的是老一辈的感受,后者关心的却是年轻一辈的想法,突显了时代观念的不同。

Cary Grant端着一杯不知道是不是有毒的牛奶上楼梯给妻子,是希治阁电影《Suspicion》的经典画面,在毛尖书中有详细的解读。

 

阅读电影的另一种方式

读毛尖的文章其实是阅读电影的另一种方式,看她在《香港时态:也谈胭脂扣》一文中谈到了这部人鬼恋电影中岌岌可危的「香港意识」,这是比较少人留意到的。她在中国大陆成长的经验也反映在文章内,通过《共同记忆》这一篇,我们得悉爱国主义电影在她脑海中有着怎样的影响,重新解读《英雄儿女》、《保密局的枪声》这批主旋律电影的意义。通过《普普通通的愿望》,看到她的观影经验如何累积,对光影的情真意切;通过《人民不怕贪官》,重温了2009年热门电视剧《蜗居》引起的现象,观众开始“消化”影视作品中贪官的角色。毛尖也骂烂片,而且下笔不留情,《烂片笔记》各式调侃,原来看烂片也有这么多心得;《巴黎完了》全文讽刺一部法国片《刺猬的优雅》(Le hérisson)和它的原著小说如何装B,让我见识到毛尖的刻薄,难怪替她写序的郑树森会形容「看完烂片的郁闷,一读她的尖酸辛辣,不无化解之功。」而她写电影八卦也不遑多让,书中那篇《别说我从没给过你花》述说荷里活20年代最著名的交际花Mercedes de Acosta与她所交往的同性恋女星的情事,尤其是她追求瑞典国宝级女星Greta Garbo到分手的经过,几乎是一部情欲片的剧本。

串联电影的乐趣

毛尖不是笔名,是喜欢喝茶的外公帮她取的真名,读她的文章,你会惊叹她对电影的如数家珍,很多时候,她使用的形容词都是电影画面,而「串联」正是她撰文的特色。明明只是一篇文章,她往往可以无限延申到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电影去,简单一个主题就衔接了数十部电影的精髓,过程通畅无阻,仿佛在回顾历史。这种链接的功力可以举一反三,读一篇等于读了好几篇,对于喜爱电影的读者来说充满乐趣。本来我是有机会在槟城见识毛尖的讲座,因为《城视报》邀请她出席今年的《咖啡朗读节》,但是一场意想不到的瘟疫让机会消失,只能继续翻书作精神交流。她的作品《一寸灰》、《夜短梦长》、《有一只老虎在浴室》、《非常罪,非常美》都可以在本地书店买到,有兴趣的也可以上「毛尖」的面子书专页浏览她不定期更新的文章。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