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需借古鉴今  身距虽远心却近【视频】

抗疫需借古鉴今  身距虽远心却近【视频】

31.07.2021文 | 梁洁莹

《疫路同行》系列(三)

有人形容,肆虐全球的冠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新冠病毒这个隐形敌人更是阴险狡诈。也因此,原本救人救命的医护人员和医学研究专才,竟成为了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先锋。

也有人形容,这场战争乃第三次世界大战,因为全球各地就这次的大流行而实行不同程度的隔离与限制政策,全球77亿人口均受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健康、情感和经济冲击。

2021年2月,美国社会学家暨韦恩州立大学刑事司法系教授史蒂文·斯塔克(Steven Stack)以及流行病学家暨西弗吉尼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伊恩·R·H·羅克特(Ian R. H. Rockett)的学术研究报告 -- 《社会距离预测自杀率:研究报告对1918年43个大城市的流感大流行进行分析》出炉。

根据这份报告所得出的结论,社会距离的增加会增加自杀率,而与流感死亡率无关。换言之,疫情当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关怀更为重要。尽管我们需要维持肢体安全距离,但别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渐行渐远。

彭开贤:一人自杀影响135人

临床心理师 彭开贤

 

临床心理师暨拉曼大学心理与询商系课程主任彭开贤指出,自杀不仅会传染,而且还会对亲友甚至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统计,每1人自杀就约有135人会因此而处于沮丧或深受其他影响。一些亲友可能会心存很多疑问,也有一些可能会沉溺在自责愧疚中。比如会想:如果那一天我陪他就没事,抑或如果我多关心他可能就不会寻死等。”

最令人担心的是,一个人自杀后,其家人朋友的自杀机率也会提高,尤其是直系亲属或与死者情感连接愈加深厚者,均属于自杀高危群,他们产生自杀念头和自杀率都会更高。

此外,目睹自杀过程或死状的人士也可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开贤曾接触的个案中,甚至有目睹轻生者死状那一幕的遗族,二十年了依然会发噩梦,午夜梦回那一个挥之不去的画面。

帕帕基诺效应供出路

因此,媒体的大肆报道、社媒上的相关贴文,不仅会引起维特效应,让其他人模仿,也可能对自杀者遗族和家属亲友的再度伤害。惟,正当大马一些媒体近日倡议简单处理自杀新闻时,却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在粉饰太平、逃避现实,把问题扫在地毯下等。

开贤建议,适当中庸的处理,反倒会产生帕帕基诺效应(Papageno Effect),而国外已有不少学者认为此效应正正能够消解维特效应所带来的冲击。此效应乃出自莫扎特1791年指挥与首演的歌剧《魔笛》。剧内的捕鸟人帕帕基诺苦寻恋人不得,曾两度试图自杀,所幸被人所开导解救,后来百般波折后终与恋人重逢,让悲剧变成大团圆结局。

1994年,摇滚乐团Nirvana主唱Kurt Cobain自杀后,媒体以专业且不煽情的手法报道,并把防止自杀的热线电话刊登在显眼处,结果拨打热线的求助电话明显增加,而自杀案例也没有增加。

以正驱邪,转危为机

开贤认为,只要媒体报道更注重与推广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开始报道某某人曾经想走上绝路,但最终放弃寻死念头并走过悲伤的正面讯息,足以平衡掉维特效应所带来的影响。

“比如当我们看到自杀新闻或消息时,其实不要转载或转发,但或许可以在社媒上贴文写道:我今天看到某某人死于自杀,觉得很可惜。如果你最近也有念头,请你拨打某某热线。”

与其转发分享详细描述自杀过程的新闻,开贤所建议的方法反倒提供了出路给有自杀念头的人。“当你分享正确且正面讯息时,能够有效减少自杀,因为有自杀念头的人会想:原来自杀的危机是可以安然度过的,而死原来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丘淑霖:人人都是自媒体

电台DJ及MyMedia Cares创办人 丘淑霖

 

电台DJ暨MyMedia Cares创办人丘淑霖认为,这个年代的媒体已经不局限于纸媒、电台、电视台,而我们每个网络使用者都是自媒体,都可以发布消息,所以每个人在使用网络时都应该明白自己的责任,贯彻世界卫生组织《自杀预防:给媒体从业人员指引》的“六要六不要”,以及普及化对精神健康和自杀行为的认知。

她举例,之前在社交媒体流传的一些自杀事件的照片和视频,想必也是民众,而不是记者拍的。因此,当越多人有防治自杀和安全报道的意识,我们就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当我们看见某个报馆、机构或网民上载了这些新闻,我们就不要去点击、不要去转发,否则就是为他们冲击流量,甚至赚取盈利。包括其他你不认同的言论和行为,就不要让它有机会再传播出去。“

总结:人比自重而后人重之

在这个年代,社媒提供了更多元、更快捷和更便利的管道来获取资讯,也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有更多的公共平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人人都在肩负着媒体识读的公民责任外,同时也肩负着媒体社会责任,我们既是受众也是自媒体,所以更要善用社媒这把双刃剑,否则可能会在无意间当了帮凶。

维特效应与帕帕基诺效应,就犹如天平的两端,一边是嗜血的媒体,另一边则是道德操守。因此,媒体也更应坚守职业道德,而不是为了流量,挟第四权之名却行自甘堕落之实,毕竟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梁洁莹

《观火》主编。曾是读新闻、写新闻、教新闻的媒体人。现在则右手拿笔,左手拿麦。对新闻伦理、性别和劳资议题尤感兴趣。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