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珠穆朗玛 - 只是徒步健行

寻访珠穆朗玛 - 只是徒步健行

23.06.2021文 | 朱雅蕙

离开南崎巴札继续向上时我问过自己,

如果往前是未知,往下则是安逸,我会如何选择?

如果是您,又会如何选择?

或许两个选项都没对错,它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

* * * * * * * *

2015年9月12日,晴。Namche Bazar → Phunga Tanga → Tengbuche → Debuche。刻骨铭心的惨痛经历。

今天我们起个大早,打算赶在云和雾来之前上路,希望可以在沿途的观景点看到雪山,可是没想到还是比云雾迟了一步。在刚启程时,隐约还可以看到珠峰和旁边的姐妹峰,因为不是在观景点,所以摄影角度是有限的。总以为可以再攀高一点才拍照留念,却没想到八点半后,北部就飘来浓浓的一层雾,把雪山都遮住了。这下可好啦!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只好带着小遗憾和云雾拍照纪念咯!

Namche去Tengbuche的山道是沿着蜿蜒的河谷开辟的,经过多年的人工修建,现在已经是一条很完整的主要通道了。这条山道,左边是山壁,右边是山崖,山崖下是蜿蜒不息的河流。山道大约宽2到3公尺,除了遇到牦牛队时需要让路,其它时候还算宽敞。因为几个月前的地震和土崩,有几个路段只剩下半公尺宽,脚边就是山崖,所以要格外小心。

从Namche Bazar往Tengbuche的路上,图中左边的山腰上就是山道。
高原上,不忘环保。平地人,难道您不觉得羞愧?

在离开Namche不久的道上,我们见到了传说中在路边坐着,向路过的行人募捐的夏尔巴老伯伯,Pasang Lama Sherpa。老伯伯已经七十多岁了,几十年来风雨无阻地从家里步行两个多小时来到这里,一直到傍晚才又步行回家。这些募捐得来的款项都用来修建这条山道,一切都是为了大家的福利。导游说老伯伯现在已经老了,需要别人搀扶,用拐杖而行,但他还是每天很坚持地为自己的理念,做着同一件事,这很值得我们学习。

Pasang Lama Sherpa老伯伯身体依然很健壮,手指捏着佛珠,口里念着佛经。有心者来贡献,不管多或少,诚心就好。

经过三个小时比较轻松的徒步,我们到达中餐的所在Phunga Tanga,半路上遇到Joshua,也就是那位忘了问名字的新加坡空少(在‘飞得很精彩’篇中有提到),他是个很风趣的人,一路上有他在,说说笑笑,就暂时忘了路途的艰辛了。

就像我们预料的一样,痛苦总在午餐后。这,的确是段令人痛苦的斜坡,除了痛苦,其它回忆也因为脑袋缺氧而变得模糊,现在回想起来,只怕唯有‘腿软手麻的喘驴’能形容当时的我,过程让人不堪回首。这要命的Z型斜度山路真不是闹着玩的,差点就送上了半条命,那个斜度,该怎么形容呢?这么说吧!若前头的人不小心踢落一块小石,砸中的肯定不是我的腿或腰,而是我的头呀!

中餐休息的山屋,这也是接下来那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的起点。我这天一路上的记忆就到这里,接下来的就让我忘了吧!

途中,我已经分不清楚眼前的模糊昏暗到底是因为汗水扎眼的缘故还是因为低血糖了。在晕眩的脑袋里勉强搜索我的专业知识,低血糖应该还会有心悸及冒冷汗的症状。我这一路上心跳都介于每分钟150到180之间,更是分不清哪些是汗水,哪些是冷汗,如何分辨呢?算了,这时还纠结于这有的没的,专业模式启动得不是时候,是变态所为。

我赶紧坐在路边的树根上,把头埋在双腿之间,让脑袋低于心脏,再轻微地摆动双脚,让血液从脚部通过静脉流回心脏,再由动脉流向脑袋,晕眩瞬间缓解。这方法到底是非常管用的,只是姿势太不雅了些吧!

一个又一个斜坡,一步又一步赚取的高度,当我抬头看到Tengbuche村口的那个拱门时,我已经是一把鼻涕,一把汗地跌坐在路边的大石上了。我打从心里觉得这拱门是世上最美的建筑物,若不是脸皮薄,我真想过去拥抱着它,把我的汗水、眼泪和鼻涕全给它,那种兴奋的感觉,我想,只有天知道了。

让人望眼欲穿的Tengboche拱门,跨过它,就像跨过自己内心的那道屏障,让原本快失去信心的我,再次迈步向上,最终到达目标。天啊!看那照片里的拱门,能目测那步道的斜度了吗?

虽然我称这段路程为爬山,不过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它只是健行。唉! 可悲的我,竟然让‘区区的健行’,搞得我每天都必须经历‘出发前的恐惧,到达时的兴奋’这两种交叠的心路历程。

这山里的人对高山的认知也有另外一套的说法。在这里,必须是高过8000公尺以上的才称之为mountain,6000公尺以上是peak,其它的只能称之为hill。出发前,我努力训练了六个月的体能就因为这种说法而变得不堪一击,以我们现在的海拔来说,算是‘山丘健行’还‘气喘如驴’,回家面对父老乡亲时,叫我情何以堪呀?

这段路程虽然让我‘不堪回首’,但最后还是熬过来了,心底是无限的骄傲啊!

预告:经过Tengbuche后终于到达Debuche入宿山屋。山上的日子其实非常的无聊,下一期让我为大家介绍,且看我们是如何打法时间的。

朱雅蕙

80年代在槟城一个小渔村出生。毕业于理大医学系,现为外科医生。虽手中握刀,但仍能趴趴走、当文字新人,感恩无限。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