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片在美国市场的地位

外语片在美国市场的地位

18.03.2021文 | 陈伟光

由于荷里活电影主导全球市场,英语成为主流电影的通用语言,造成其他语言的电影被长期忽视。在美国本土,所有非英语电影都被视为外语片,需要配上字幕上映,而美国人一般上都不习惯看字幕,於是外语片的地位更加被边缘化。

英语普及化的优势

全球大约有4亿人的第一语言是英语,另外有4亿人当作第二语言使用,以及7亿人当作外语使用,总共15亿人精通英语,占了全球人口的五份之一。虽然华语的使用者更多,但绝大部份都集中在中国,尚未像英语那么全球普及化。看看中国电影的票房,几乎九成以上来自国内,海外票房贡献有限,再怎样卖座,影响力也远远不及荷里活。后者的出品行销全球各地,长期创造各种商业价值,不断对外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势力。由于英语是美国人的第一语言,所以英语电影在国际市场占尽优势,不少国家的本土市场都被荷里活电影垄断,长年累月之下形成一种文化霸权。最终的结果是英语电影当道,其他语言的制作被边缘化,难以打入美国市场。

李安的《卧虎藏龙》是唯一在美国票房破亿的外语片,也是唯一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李安的《卧虎藏龙》是唯一在美国票房破亿的外语片,也是唯一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不爱看字幕的美国人

美国人看电影不喜欢看字幕,这一点众所皆知,他们一来没有耐性,二来觉得浪费时间。长久以来的优越感让他们觉得所有电影都应该为他们服务,银幕上多出那一英寸高的字幕,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破坏,分散了看画面的专注,是无法接受的。所以美国人宁愿看翻拍版或者配音版,都不愿意买票看外语发音的原版,才有了翻拍瑞典片的《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翻拍法国票房冠军的《The Upside》、翻拍日本恐怖经典的《The Ring》和《The Grudge》、翻拍港产无间道的《The Departed》,全部票房破亿,比原版卖座百倍。动画片一般都配上英语才上映,很少会有原音版本。荷里活电影在制作上以英语未主要考量,无视故事发生的背景,迪士尼取材中国民间故事的动画《Mulan》全程讲英语,讲述哥伦比亚大毒枭的传记片《Loving Pablo》即使演员是西班牙影帝Javier Bardem和Penelope Cruz,两人在片中照样以英语交谈。

针对市场太小众

对于其他非英语电影,美国观众一律视为外语片,根本无法与英语电影相提并论,1956年还特地在奥斯卡颁奖礼安排一个“最佳外语片”(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的奖项给这些电影角逐,直至去年才更改为“最佳国际电影”(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以减低为人诟病的排外性。基于市场的开放,每年被引进美国院线的外语片其实也不少,大约占了全年上映影片的18%,表面上还不错,但实际上只争取到年度总票房的1%,根本微不足道。这是因为上映规模有限,只有4%的外语片能够被安排在250家以上的影院开画,大部份都在几家到几十家不等,票房战未打先输。在美国上映的外语片以西班牙语、印度语、法语、华语为主,主要观众群分为两类,一是有关语系的移民,二是艺术影院的观众,都是市场的小众,所以票房一直无法突破。外语片的映期平均有十周,不及英语电影的十二周,60%属于剧情片,其次是动作片、爱情片和音乐片。

在更多美国观众关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一部关于韩裔后代种水芹的小片《Minari》被提名六项奥斯卡奖,大量投资外语片的流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更多美国观众关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一部关于韩裔后代种水芹的小片《Minari》被提名六项奥斯卡奖,大量投资外语片的流媒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卖座的外语片

因为受众有限,在美国上映的外语片不容易取得票房上的突破,除非有关电影的质量够硬,并且有机会成为市场话题。至今为止,只有一部外语片在北美区(美国与加拿大)的票房破亿,那是2000年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该片在上映后引起美国观众对中国古代武侠世界的想象,打破字幕的隔阂,在一片叫好声中夺得四项奥斯卡奖,并且成为史上唯一拿下「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在得奖效应加持下,最终取得1.28亿,创下外语片的票房奇迹。之后才轮到票房5756万的意大利电影《Life is Beautiful》、张艺谋扬威美国的《英雄》(5371万)、称霸奥斯卡的《寄生上流》(Parasite,5336万)、墨西哥卖座喜剧《Instructions Not Included》(4446万)。外语片一般上只要票房过千万,就已经是发行上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Mel Gibson在2004年拍摄的《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才是最卖座的外语片,因为全片以希伯来语和拉丁语为主,当年引起宗教争议后,以限制级影片的身份一举拿下3.7亿的惊人票房,因为制作公司来自美国而没有与其他进口外语片并列。

文化认同改变格局

在美国愿意引进外语片的公司包括Sony Pictures Classics、Magnolia Pictures、Miramax、Rogue、Neon、IFC、A24、Well Go USA、Chination,由于市场风险不小,大部份都是买下发行权而非自己投资。外语片倾向Platform Release的模式,先采取限量上映,在针对的市场取得口碑后才慢慢扩映,这样在行销上比较能够灵活处理,看市场反应再作出调整,减低无谓的花费。不过随着流媒体在近年崛起,Netflix和Amazon Prime都购入大量的外语片,同时提供字幕服务,让美国人渐渐改变观影习惯,院线上映的外语片也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有了认知以后,观众就会对不同的文化产生兴趣,於是今年会看到一部关于韩裔后代种水芹的小片《Minari》被提名六项奥斯卡奖。在更多不同族群加入奥斯卡评委阵容后,提名名单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去年一部《寄生上流》破天荒成为首部获得最佳电影的外语片,大大提高了外语片的地位,让美国观众有更多的选择,不再独尊英语电影,市场格局有望进一步改变。

韩国电影《寄生上流》破天荒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外语片,大大提高了外语片的地位,让美国观众有更多的选择。
韩国电影《寄生上流》破天荒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的外语片,大大提高了外语片的地位,让美国观众有更多的选择。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