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年的中国春节档票房大战都上演翻盘好戏,这一切都关乎口碑和排片量,发展成熟的市场已经不是看明星流量和大制作,没有以上这两道利器配合,砸再多的宣发费用也没用,就算赢在起跑点也未必能够笑到最后。
春节档的翻盘好戏
2018年的中国春节档,《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记2》属于第一梯队,分别获得院线给予35.7%和25.2%的排片量,开画阶段也一路领先,但是最终还是被属于第二梯队的《红海行动》后来居上,从开画首日排名第四,花了七天才登上单日冠军,第十天才取得最高排片量,最后以36.51亿(人民币,下同)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2019年春节档历史重演,第一梯队多达四部电影,大年初一的排片量依序是《飞驰人生》21%、《疯狂的外星人》20.4%、《新喜剧之王》19%,《流浪地球》11.5%,结果排在最后的《流浪地球》只用了四天就完成逆袭,拿下单日冠军和最高排片量,最终以46.86亿称霸春节档。去年的春节档因疫情消失,今年卷土重来,情形还是差不多,大年初一破纪录的17.36亿单日票房中,《唐人街探案3》一马当先占了10.42亿,以38.5%的排片量拿下60%的票房,还创下世界纪录,证明院线的眼光。不过来到大年初四,原本排名第二的《你好,李焕英》就以1亿的差距反超《唐人街探案3》,之后在初五和初六拉大到2.8亿和3.2亿,虽然在累积上仍然以27.3亿比35.6亿落后,但是翻盘的格局已成,以黑马姿态称霸今年春节档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排片量举足轻重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发现排片量的重要性,一家影院要安排多少放映场次给一部电影,首先取决於预售票房。在中国,90%的戏票都是通过网络购买,院线经营者可以提前看出电影的走势,再从中调整排片量。一部预售火热的电影理所当然会得到同期最多的放映场次,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影院需要盈利,一切由数据说了算。因为这样的原因,电影公司和片商都会设法在上映前为电影造势,让更多观众尽早买票,以催谷预售票房,这样就可以争取更大的排片优势。排片是一门商业学问,这关乎到一天内要排多少场次、黄金时段要如何物尽其用、影厅的大小和排座量要如何分配、票价如何设定、要加场还是缩场等等,每一项决定都会左右营业额。一般上的黄金时段是傍晚6点半至晚上10点之间,那是观众流量最多的时刻,如果一部电影无法争取在黄金时段放映,那就表示院方看淡它的票房潜能,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走势。
得口碑者得票房
电影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因为它受到观众口味的牵引,没有绝对的卖座方程式。预售票房只能作为院方的参考,真正能够决定排片量的是观众对一部电影的口碑,历年春节档票房的演变就是最现成的例子。一部大制作可以利用铺天盖地的宣传来提高开画阶段的排片量,但要维持走势就要看观众的反应,良好的口碑能够让一部排片处于劣势的电影起死回生,得到排片量就有机会让票房翻身,往年的春节档冠军都是凭口碑夺得最高排片量后才完成逆袭,正所谓得口碑者得票房。尤其是越来越成熟的中国市场,观众对电影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靠流量明星和热门IP(知识版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接地气的故事内容如《我不是药神》,有革新的创意手法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民族主义认同的意识形态如《战狼2》和《八佰》,一旦能够引起共情,有口皆碑就是王道,票房才会爆款,成为现象级电影。今年的《唐人街探案3》虽然领先票房榜,但口碑却垫底,主要被吐槽剧情推理不足,主角人设低俗和喜剧情节无趣。反观《你好,李焕英》取材自编导贾玲对已故母亲的思念,因为感情真挚配合就地过年的背景,揉合喜剧与穿越题材,让观众更有共鸣。
票房与口碑形成正比
卖座电影除了有排片量支持,每场平均人次也很重要,因为院方必须根据上座率来安排适合的影厅给不同的电影。假如排片量与票房不成正比的话,那就表示院方高估或低估一部电影的潜力。以《你好,李焕英》为例,上映首日排片20%,票房占比17%,明显被高估了。不过随着口碑发酵,来到初三情人节时,变成排片26%票房31%,反而有点被低估了,於是院线即刻增加场次,到了初六当天已经是排片41%票房56%,显示票房还有增长空间,排片尚未充份释放。反观其他六部春节档电影,清一色票房低于排片,意味着接下来会让出更多排片量给《你好,李焕英》,确保院线的利益最大化,所以该片与其他电影的票房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其口碑也高居各片之首,豆瓣评分8.2,领先《新神榜:哪吒重生》(7.4)、《人潮汹涌》(7.2)、《刺杀小说家》(7.0)、《熊出没:狂野大陆》(6.7)、《侍神令》(5.9)、《唐人街探案3》(5.7)。在一个健全发展的观影环境中,票房必须和口碑形成正比,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由最高口碑的《你好,李焕英》夺得,总比最低评价的《唐人街探案3》来得让人信服,对中国电影的未来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