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寻源 – 开垦(完结篇)

印度寻源 – 开垦(完结篇)

24.06.2020文 | 朱雅蕙

Nako村的绿意。

 

不知不觉中,我们攀过高山,越过Kunzum Pass,已经在往下走了,在越过Rohtang Pass后就到Manali,行程的最后一站。

这一路走来,尽是荒瘠的高原,这地方像是没有受到老天的眷顾一样,把所有鲜艳的颜色都没收了,只剩下单调的枯燥之色。高海拔之地且终年少雨,这种环境最不适合植物生长,生物链也因此断了,所以资源贫乏,生活是无法想象的艰难。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里的人愿意在这种严峻的环境里生活?难道他们没有选择的机会?还是情愿如此,只为了那一片家乡的土地?

进入这山谷几天后,我开始慢慢体会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感情。那么高的地方,那么干枯的土地,那么少的村民,竟然能把村子弄得一片绿意,那是得付出多少的辛劳才换来的呀?这些农作物,一片青绿,从远处望去,就像沙漠中的绿洲一样,犹如画中的一笔点睛之作。

 

直到结束这趟旅程后,我还是没有看出这些居民到底是如何引水灌田的,虽然不解,但我相信并不易,尤其是在水源如此缺乏的高原上,取食水已难,还要分给自己的农作物,也不知他们是如何办到的。

其实我很佩服这里的居民,他们是可以选择离开的,可以到环境更好的地方生活,不过他们却选择留下,选择面对艰难的生活,而唯一的方法就是强化自己的生命力,使之更坚韧。就像棵受强风的大树,无法躲避灾难,只能让自己的树根更深地扎在土地中,盘着岩石而长。面对困难的解决之道从来都不是逃避,可惜这点道理,富足的我们永远都迟了一步才醒觉。

这一路上,每次眼前出现一片绿意时,我知道那就是下一个村庄的所在。那些映入眼底的青翠,是让人感动的颜色,那是几代人不停开垦的结果,是大家夏天里辛劳后的酬报,也是初雪前的欣慰。

离开这里或许会简单一些,容易一些,留下来却需要莫大的毅力,走与留之间,大家都选择了后者,道理很简单,只因‘家之所在,心之系也’。

Dhankar 村和峭壁上的Dhankar Monastery,山脚下是村民们的农作成果。

 

对我来说,这是一段最没有杂念的旅程,纯粹是去解相思之苦的(对喜马拉雅的思念),顺便当个专心的旅人,看看人文风景,吃个印度餐,爬个高山,创个高海拔纪录,如此而已。

单纯的目的,却给我带来了难以预言的遭遇和深刻的体会,或许这就是旅行的魅力所在之处,途中往往到处充满惊喜,收获颇多。

Spiti 这个地方对我们来说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如果我们不走进去,就永远无法想象的世界。她拥有壮丽的山河、丰富的文化和淳朴的子民,就像个藏在深闺中的女孩,纯洁、美丽、和神秘,让人忍不住想去揭开她的面纱一探究竟,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她藏在锦盒里的秘密。

 

感觉有点遗憾,因为这次的行程来去匆匆,不能说很完整地走完整个Spiti Valley,而且听说Spiti最美的景色应该是白雪茫茫铺盖整个河谷的时候,所以我们仨说好了下次有机会一定会再旧地重游。只是下雪时也是这里的冰封时节,若想那时入谷,就必须安排更充足的时间来应付随时都有可能瘫痪的交通。时间是我现在最大的敌人,恐怕旧地重游这个愿望终究是难以实现了。

印度寻源之旅在抵达Manali后正式画上句点,我们到最后都没有寻到Spiti河的原点,但那都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在源流之旁学到了何谓从‘点滴融雪’到‘汇流成河’,也了解了‘把沙漠变成绿洲,把荒瘠变成良田’这件事确实只需‘事在人为’。

 

预告:下一期就不写爬山了,就让我们一起‘醒在湄公河畔’吧!

朱雅蕙

80年代在槟城一个小渔村出生。毕业于理大医学系,现为外科医生。虽手中握刀,但仍能趴趴走、当文字新人,感恩无限。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