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上海,是当时全球最繁华的大都会之一,东方第一大城,同时也是整个中国电影工业的重镇,接近八成的电影公司都设在这里,一线电影明星云集,每年上映电影多达五六百部,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左翼电影的滥觞
从1905年第一部《定军山》开始,中国电影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演变后,在三十年代达到了巅峰,除了技术的成熟,人民的醒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经过1931年的九一八东北事变和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后,抗日情绪让观众认清时局,开始对二十年代流行的神怪武侠和鸳鸯蝴蝶派电影产生厌倦,票房的失利导致电影公司必须改变方针。同一时间,左派思潮的崛起让他们看见希望,「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在上海成立,1932年开始与电影公司合作,夏衍、郑伯奇和钱杏邨加入明星电影公司的编剧委员会,田汉、阳翰笙等人参加了艺华、联华等公司。1933年,由程步高执导,夏衍编剧的《狂流》上映后掀起观影热潮,不但帮助明星电影公司改善了业绩,也正式打起了「左翼电影」的旗帜。
一切从写实开始
《狂流》以长江大水灾为背景,片中的小学教师带领村民抗灾,但他爱人的父亲却是一个以赈灾为名诈骗的当地富豪,剧情强烈反映了贫富差距与阶级斗争,让电影走入人民生活取得极大回响,远离了怪力乱神与风花雪月的描写。这次票房上的成功影响其他电影公司,联华不久后根据田汉的剧本拍出了《三个摩登女性》,这是他根据女影迷写给男主角金焰的情书创作的故事,通过三女一男的感情纠葛,宣扬抗日救国的思想。该片三位女主角分别是阮玲玉、陈燕燕和黎灼灼,都是当时知名度极高的女明星。由于田汉被国民党政府通缉,电影用另一位著名导演卜萬蒼的名义编导,电影对当代女性的写实手法获得好评如潮。这一年左翼电影大爆发,诞生了《春蚕》、《上海24小时》、《小玩意》、《母性之光》等优秀作品,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
艺术手法表达主题
1934年由电影皇后胡蝶一人分饰二角的《姐妹花》以及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分别连映60天和84天,先后打破当时的纪录。《渔光曲》还在翌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荣誉奖」,成为史上首部在国外获奖的中国电影。本片是早期最先关注社会底层的作品,蔡楚生在镜头运用上突破了以往的观念,实地拍摄追求意镜,用艺术手法呈现了渔村生活的写照。1935年由联华出品的《大路》出自「影坛诗人」孙瑜之手,他通过修筑公路的画面侧写抗日战争,全片既乐观又悲壮,突显了男性在银幕上的正面形象,手法之浪漫让现代观众惊讶於当时的水准。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的中国电影还没有完成有声电影的过渡,上述这些影片基本上还是听不见对白需要看字幕的黑白默片模式,观众只能听见配乐或特别音效。
从隐喻到主流的抗日题材
这时期的左翼电影有着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不再脱离现实,对社会不良风气大事批判,频频引来国民党政府的干预和打压。随着日军侵华的行动加剧,电影中的爱国主义开始高涨,「国防电影」的口号被推出,一系列的抗日题材出现,最著名的是1937年的《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两部都是明星电影公司出品的黑白有声电影。前者表达了知识份子面对失业,以及国难当前的焦虑,由赵丹和白杨主演;后者描写一批低层市民的遭遇,暴露了社会的黑暗与小人物的善良,由赵丹和周璇主演。由于国民党在战事全面爆发之前对这类主题的压制,这个时期的电影只能以比较隐喻的手法侧写抗日,但随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正式引爆中日战争后,抗战电影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主流,一直延续到40年代。很可惜明星电影公司不幸毁于炮火之下,联华也宣告解体,华语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戛然而止。
掷地有声的成就
回顾这个时期的电影,虽然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但却无损其艺术成就。大量写实题材和与时并进的手法,提升了宣导功能,也获得了票房的回馈。中国影史上早期最重要的导演都在当时拍出了代表作,孙瑜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小玩意》捧红了阮玲玉,卜万苍与田汉合作编导了《三个摩登女性》和《母性之光》、蔡楚生有《渔光曲》和《新女性》、费穆拍了《城市之夜》、《天伦》和《狼山喋血记》、吴永刚拍出一鸣惊人的《神女》;这些都是「联华」的出品。这家电影公司以文艺片见称,与「明星」和「天一」三强鼎立。明星电影公司早在1922年成立,创办人是张石川,他邀请了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等人加入,这些都是中国电影早期的开拓人,以制作长篇正剧为主。张石川在1931年制作了中国史上首部蜡盘发声的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并在1933年开启了左翼电影的先河,程步高执导的《狂流》、郑正秋的《姐妹花》、李萍倩的《时代的儿女》、沈西苓的《十字街头》、袁牧之的《马路天使》,每一部都掷地有声。
繁华时代的写照
明星的长篇正剧,天一的民间神怪,联华的·文艺写实,是上海电影业的支柱,当时中国八成的电影公司都集中在上海,地位形同美国的荷里活。每年上映的电影有五六百部之多,四份之一是国产华语片,进口片以美国为主,占了八成左右,荷里活八大电影公司:华纳、派拉蒙、米高梅、二十世纪福斯、联美、环球、哥伦比亚及雷电华都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一般在美国上映的新片两星期内就会被引进上海。当时的电影会分成四轮上映,首轮票价最高,之后逐一递减,发行系统非常灵活地顺应市场需求。其中联华通过罗明佑的院线,把制作、发行、放映垄断成一条龙服务。与荷里活一样,30年代的华语电影也是以女明星挂帅,当时「明星」有胡蝶、「联华」有阮玲玉、「天一」有陈玉梅,在1933年一场由《明星日报》举办的选举中,胡蝶的得票击败其他两人,当选史上第一位电影皇后。如果不是战争爆发,这个黄金年代应该可以延续得更长。如今除了影片留下回忆,不少经典歌曲也来自30年代的华语电影,比如《马路天使》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都是金嗓子周璇的名曲,传唱至今的还有《十字街头》主题曲《春天里》,《渔光曲》的同名主题曲、当然不可不提《风云儿女》一片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因为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