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票房生死的电影档期

决定票房生死的电影档期

29.04.2021文 | 陈伟光

票房是一部电影的命脉,而决定票房的关键是上映档期,挑选档期就像替电影算命,算得准的话名利双收,算不准则分分钟会全军覆没。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各有各的游戏规则,如何部署档期,是电影公司最大的考量,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市场学。

美国市场五大档期

美国电影市场全年可以划分为五大档期:冬季档、春季档、暑假档、秋季档、年终假日档。冬季档从每年一月第一个周五开始算起到三月的春假前夕,这是美国电影放映业的传统淡季,因为这段期间有大量的重量级体育赛事如NBA篮球决赛和橄榄球超级碗决赛,电视直播占据了周末黄金时段,而学生们都在忙课业,所以看电影的观众剧降,通常只有低成本恐怖片和独立制作会上映。不过凡事都有例外,2018年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Black Panther》选择在2月中的总统日假期上映,不但以2.42亿打破开画纪录,最终还取得7亿美元,成为漫威最高票房的英雄起源电影。2004年由Mel Gibson执导的宗教电影《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和2014年由老牌导演Clint Eastwood执导的战争传记片《American Sniper》同样打破常态,在这段期间创下3.7亿和3.5亿的惊人票房。无独有偶的是,两部都是史上最卖座的限制级影片,前者以耶稣受难吸引大批教友入场,后者的爱国主义席卷全美,在淡季中上演票房奇迹,可见只要电影质量够硬,就足以扭转档期的劣势。

最旺还是暑假档

春季档则是从三月初的春假开始到五月首个周末为止,学生有一星期的假期,让观众开始回流,也为暑假档做好热身。这个档期也包含了复活节假期,2015年的《Furious 7》就是在这个档期创下3.53亿的系列最高票房,本片当年因为男主角Paul Walker意外去世而延后半年开画,避开了前一年暑假档的混战,票房因而一枝独秀。一些大片为了提前收割票房,也会抢先其他暑假档对手在四月份上映,票房最成功的是2018年集结漫威超级英雄的《Avengers: Infinity War》,以2.57亿刷新当时的开画票房,最终取得6.78亿。五月份代表暑假档的开始,直到九月初的劳工节才结束,这是全年最旺的档期,起源于1975年大白鲨电影《Jaws》的大卖,自此以后荷里活的年度大片都会集中在这三个月内轮流上映,年轻人不用上学,拉着朋友和亲人成群结队看电影,带动了市场,贡献全年将近一半的票房。战士纪念日和美国独立日都落在这个档期内,成为开画纪录诞生之地,《Transformers》、《Jurassic World》、《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都曾经是暑假档的冠军电影。五月是全年票房最高的月份,其次就是六月,都是电影公司每年抢夺的热门档期。

  1. 大白鲨电影《Jaws》在1975年夏天上映时打破北美区票房纪录,暑期档从此成为商业大片必争之地。

 

压轴好戏留在后头

九月初的劳工节代表秋季档的开始,直到感恩节前夕,虽然相对淡静,但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爆款电影,比如保持九月份最高票房纪录的《IT》,最终取得3.28亿,同时也是史上最卖座的恐怖片。非热门档期上映的电影必须创造本身的话题才能突围,像2013年上映的《Gravity》,以独有的太空拍摄状态和Sandra Bullock的独角戏吸引了无数掌声,创下2.74亿的十月份最高票房。最后一个档期横跨11月份的感恩节和12月份的圣诞节及跨年元旦,是全年假期最集中的时段,不少年度压轴大片都在此时亮相。史上最卖座的《Avatar》、《Titanic》和北美区最高票房的《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都在这两个月内开画,造成轰动后再把效应延续到翌年,最终以后劲取胜。今年的压轴之作看来是11月份的漫威电影《Eternals》、阿汤哥回归成名作的《Top Gun: Maverick》、12月份翻拍经典的歌舞片《West Side Story》、久违的科幻系列《The Matrix 4》和超级英雄《Spider-Man: No Way Home》之争。

全球票房冠军《阿凡达》是2009年的压轴电影,映期横跨圣诞与元旦,再延伸到翌年的春季档,后劲十分惊人。

中国传统节日档期

与美国相比,中国市场档期的争夺同样激烈,全年以暑期档和贺岁档为主,再细分成元旦、春节、情人节、清明、劳动节、端午、中秋、国庆等假期档,其中以春节和国庆最重要,因为这两个节日都有国家规定的七天长假,是名副其实的电影黄金周,史上最卖座的电影几乎都来自这两个档期。2008年是个转捩点,中国国务院把传统节日的清明、端午和中秋列为法定假期,形成了小长假之后,电影市场才开始有了档期的概念。在这之前,荷里活进口大片多数在暑期档上映,而国产大片都集中在年底至春节的贺岁档,其他时候相对冷清,市场还在摸索发展中。中国的贺岁档可说是因冯小刚而起,从1997年开始,他执导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每年都选择在岁末年初上映,这些描写老百姓生活面貌,带有市井味道的喜剧片赢得了漂亮的票房,让市场意识到观众的需求,于是便安排更多重量级电影进来,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春节档还没有成为气候之前,贺岁档就是最大的档期。

春节档后来居上

2002年出现第一部票房破亿的国产片《英雄》后,中国市场就不断成长,当时全国影院数目才刚刚过千,银幕总数还不到两千张,年度票房不到10亿人民币;二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激增至1万2千家影院和7万2千张银幕,年度票房超过600亿,位居全球之首。2010年才出现第一部票房突破十亿的进口电影《阿凡达》,两年后便有了首部十亿级的国产喜剧《人在囧途之泰囧》,如今票房十亿以上的电影已经不稀奇,三十亿以上才算爆款,五十亿以上的都有了三部,而且一律是国产片。自从年度总票房在2010年首次突破100亿后,电影档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同的档期有不同的部署。目前贡献最多票房的春节档,一开始并未受到市场重视,只是作为贺岁档的收官周,夺得票房冠军的电影也不是特地为春节档制作,多数在大年初一之前上映,春节档的票房远远不如贺岁档开始的12月中。这种情形直到2013年才有了改变,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罕见地选择在大年初一上映,凭着他的金字招牌,首日上映便以8165万刷新了华语片的开画纪录,最终取得12.46亿,成为年度票房冠军,从此打开了春节档的大门,自贺岁档独立出来,演变成全年最大档期,今年还以78.22亿创下票房新高。

暑期档的保护月

每年围绕在10月1日的国庆档是全年第二大票仓,同样拥有法定的七天长假,却要等到2008年一部《画皮》大卖2亿多后才受到重视。以票房而论,历来最强大的国庆档来自2019年,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组成的阵容产出了43.8亿,也让这个档期向主旋律电影靠拢,去年有表扬脱贫成果的《我和我的家乡》和中国女排精神的《夺冠》,今年则有抗日电影《铁道英雄》和抗美援朝的战争片《长津湖》。跨度长达三个月的暑期档向来是荷里活暑假大片登陆之地,以往的七月份被当作是国产片的保护月,进口片上映不容易,不过随着国产片近年实力加强,已经足以和进口片一决高下,保护月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因此开始宽松起来,《变形金刚5》、《蜘蛛侠2》和《狮子王》都先后趁虚而入,只是票房不如国产片亮眼。2017年的《战狼2》在7月开画后一路爆款,最终以56.87亿写下中国票房最高纪录,横扫所有同期进口片。不过据悉今年恰逢中共建党一百周年,大量献礼片等着上映,包括《1921》和《革命者》都已经定档在七月,所以有关当局可能会重启保护月的机制也说不定,最明显的迹象就是重量级进口片《速度与激情9》竟然提前在5月21日上映,比北美本土早了足足五周。

暑假大片《速度与激情9》在中国提前于五月上映,比美国本土提早了五周,显示今年七月有可能成为中共建党一百周年多部献礼片的保护月。

 

深具潜力的五一档

贺岁档自从被春节档超越后,也没有了保护月的色彩,进口片《海王》和《大黄峰》都从中取得十亿以上的票房。不过近几年开始出现一些中小型的国产票房黑马,2018年首先看到《无名之辈》凭口碑拿到接近8亿的票房,接着在2019年由《误杀》以13.34亿夺得贺岁档冠军,让贺岁档的潜力重新被发掘,容纳更多不同类型的电影,圣诞节和跨年氛围都可以加强观影需求。在剩下的档期当中,五一劳动节最有票房潜能,在2008年立法之前,劳动节享有七天长假,但是为了制造更多传统节日的小长假,结果被缩减至三天,直到2019年才改成四天,2020年增加至五天,可惜遇上院线停业而没有发挥作用。今年继续维持五天假期,目前已经有15部电影定档,势必刷新2019年13.89亿的纪录。由于清明档太靠近春节档,端午节包含在暑期档之内,中秋档又经常与国庆档重叠,加上劳动节本身假期比较多,各方面都比其他小长假更具优势,所以最有可能创造20亿以上的票房冠军,成为国内第三大档期。

被疫情冲击的档期

选择档期固然重要,但顺应时代转变也很关键,中美两地的电影市场都在去年遭遇疫情冲击,中国比美国更早复苏,但还是要面对票房过度集中化的问题,相对于拥有小长假优势的档期,其他时段就显得冷清,经常会出现电影一窝蜂上映后的市场真空期。今年春节档和清明档各自刷新票房纪录后,接下来整个3月和4月的排片都乏善可陈,只能靠重映的《阿凡达》和《指环王》撑场,有份量的影片都选择在热门档期上映。北美市场面对的是电影窗口期的争议,以往院线有长达90天的独家上映权利,如今被逼接受网络同步的现实,电影公司也因为疫情一再打乱上映档期,必须设法开发院线以外的收入,流媒体和线上付费点播服务成为新常态,再也无法回到以往院线、影碟、电视的作业顺序。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