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日本电影都是动画天下?

为何日本电影都是动画天下?

04.06.2020文 | 陈伟光

宫崎骏是日本国民级的动画大师,他的作品不止叫好同时也叫座,日本历来最高票房的十部本土电影里,他个人就占了五部。

 

日本一直是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电影市场,直到2013年才被中国取代。根据2019年的票房统计,日本依然高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与北美和中国,领先第四的英国和第五的韩国,全年总票房2611亿日元(大约折合24亿美元),观影人次1.95亿,两方面都创下历史新高。在票房前十名之中,一半以上是动画片,这绝对是日本影坛的特色。

动画占票房半壁江山

去年日本票房最高的十部电影中,动画占了一半,另外一半都和漫画有关,情形和往年没有多大分别,可见动漫文化依旧主宰日本电影市场。再仔细分析,邦画(日本本土电影)有4部,其中3部属于东宝出品;洋画(外国电影)占6部,清一色迪士尼出品。5部上榜的动画中,两部属于日本长寿系列,《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已经拍到第23部,《海贼王:狂热行动》则是该系列第14部。相比之下,亚军《Frozen II》只不过是迪士尼王牌动画的续集,Pixar的《Toy Story 4》才到了第四部而已,可见日本人对动漫的沉迷,这就不难理解,去年的票房冠军落在另一部本土动画《天气之子》手上。新海诚这部新作的票房已经突破140亿日元,超越2018年票房冠军《Bohemian Rhapsody》的131亿,跃登史上第12位。他的上一部作品《你的名字》在2016年取得250亿日元,高居史上第四名。其余5部真人电影基本上都与动漫有关,季军《Aladdin》本身就是翻拍迪士尼经典动画的真人版,《The Lion King》实际上就是一部电脑动画,《Avengers: Endgame》来自漫威漫画,《王者天下》改编自日本连载漫画,十大之中就只有星战电影完结篇《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与动漫没有关系,为真人电影挽回一些面子。

日本史上最卖座的电影是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2001年上映时创下308亿日元的惊人票房记录,一直保持至今。

 

日本电影本土胜进口

回首上世纪的70和80年代,日本电影市场都是进口片天下,几乎每一年的票房冠军都落在荷里活大制作手上。进入90年代后,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分别以《红猪》(1992)和《幽灵公主》(1997)两度称霸年度票房冠军,为日本电影争回一口气。他在2001年推出的《千与千寻》,史无前例地卖出308亿日元,一下子把日本历史最高票房翻倍,并一直保持至今。其后由他的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动画多次成为年度票房冠军,包括2005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196亿)、2008年《崖上的波妞》(155亿)、2013年《风起》(120亿),全部跻身本土电影历史票房前十名,成为日本电影工业的大功臣。自2008年开始,日本的本土电影连续12年压倒进口片的票房,市占率介于53%至65%,其中动画片贡献最大,单单在2019年票房超过10亿日元的本土电影里,动画就占了16部,漫画改编的真人版也有6部,绝大多数来自长寿系列,除了《名侦探柯南》和《海贼王》分被创下系列新高之外,还有至今拍了39部的《哆啦A梦》、20部的《七龙珠》、22部的《宝可梦》、27部的《蜡笔小新》等等,这些被称为“剧场版”的动画电影,一直是日本电影的主流,长拍长有,票房历久不衰。

长久以来,日本动画电影占据日本文化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成熟,获得政府支持,注重产权保护和重视人才培养,并且对应每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形成全球最大的动画市场,同时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影迷。日本史上最卖座的电影前十名分别是:《千与千寻》(308亿)、《Titanic》(262亿)、《Frozen》(254亿)、《你的名字》(250亿)、《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203亿)、《哈尔的移动城堡》(196亿)、《幽灵公主》(193亿)、《大搜查线2:封锁彩虹桥》(173.5亿)、《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173亿)、《Avatar》(156亿),动画就占了5部之多,可见日本人对动画的疯狂程度。

日本动画的历史概述

我们不妨从历史脉络了解日本人的动漫情怀,「日本动漫」是日本动画(Anime)和漫画(Manga)的合称,一直以创新的趣味性和天马行空的剧情领先全球。作为动漫强国,动漫文化是日本重要的产业链,每年贡献数以百亿计的国民生产总值。1917年,被公认为日本第一部动画的《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下川凹夫摄制)面世了,1933年诞生了日本史上首部有声动画《力与世间女子》(政冈宪三和懒尾光世合制),这是日本动画的萌芽时期。战后进入探索期,日本动画继续由大藤信郎发扬光大,他在1952年完成彩色版的《鲸鱼》,结合日本千代纸和中国皮影戏,成为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日本动画。这段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被后世尊称为「日本漫画之神」的手塚治虫,他创作的《原子小金刚》开启了机器人热潮、《蓝宝石王子》奠定少女漫画的人物雏形、《怪异秦博士》首创医术结合漫画、《三眼神童》开发科幻超能力,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为电视和电影提供源源不绝的题材。他采用变焦、广角、俯视等电影技巧来作画,反对迪士尼那种高成本制作,主张使用大量预先定义的动作来开发作品,把每秒24帧压缩成8幀,大大减低成本,让日本动画可以和迪士尼分庭抗礼。在他这套绘画概念影响下,日本动画至今仍然保留大量的手绘工序,有别于荷里活的3D电脑绘图,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日本动漫衍生的Cosplay文化风行全球,结合电影的周边产品,每年为日本经济贡献良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70年代兴起科幻机器类动画,松本零士的《银河铁道999》和富野由悠季的《机动战士GUNDAM》都成了影响后世的代表作。随着《鲁邦三世》登陆日本电视台,动画与漫画开始结合,开创真正意义的动漫时代,从此进入成熟的发展期。1989年一代漫画之神手塚治虫病逝,另一位国民级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时代随之开启。宫崎骏自从1984年推出《风之谷》后就备受注目,他的细腻画工配合清新风格,把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融入作品之中,迅速获得日本观众的欢心。《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霍尔的移动城堡》、《崖上的波妞》、《风起》接二连三创下叫好叫座的口碑,让他成为这三十几年来成就最大的动画大师。陪同他一起打造日本动画黄金期的还有大友克洋、押井守、庵野秀明、英年早逝的今敏,诞生了《阿基拉》、《攻壳机动队》、《新世纪福音战士》、《千年女优》这些带有世纪末色彩的精彩作品,提升了日本动画的思考层面。千禧年过后冒出的新海诚、汤浅政明、细田守、片渕須直都拍出彰显个人风格的动画作品,证明后继有人。不过,随着近年日本漫画的宅男化倾向,息息相关的动画也开始出现大量的恶搞桥段,电玩公司的大举投资也让日本动画渐渐失去漫画风格,越来越依赖电脑特效,为业界带来不小的隐忧。

「日本漫画之神」手塚治虫不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还研发了低成本的动画制作程序,让日本动画得以和迪士尼分庭抗礼。

 

动漫产业成日本经济支柱

日本动画除了与漫画界息息相关,电视台的介入也举足轻重。日本五大电视台(东京电视台、日本电视台、富士电视台、朝日电视台、TBS电视台)与三大电影公司(东宝、东映、松竹)合作频密,电视台除了成为投资方,也提供行销策略和开发资源,不少高票房的日本电影都来自热门的电视片集,尤其是具有大量粉丝基础的电视动画,一般上都会推出电影版,在日本称为「剧场版」。除了电影与电视,日本动画市场还有OVA这类产品,全名是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形式上与电视剧相似,但内容更加丰富,而且采用电影规格拍摄,1983年面世以来需求不断,与剧场版及电视版鼎足而立,成为日本动画三大发行管道之一。日本动漫也带动了Cosplay这类青少年文化和周边产品的经济,年产值占日本GDP超过10%,是日本经济一大支柱,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动漫产业输出国,市占率高达60%。凭着完整的产业模式,动漫一直主宰日本的电影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