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演断代之说

中国导演断代之说

17.06.2021文 | 陈伟光

我们很清楚知道中国第五代导演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人,第六代是贾樟柯、娄烨、张元、王小帅、管虎这一批;但之后好像无以为继,很少听见有人提及第七代,那到底有没有第七代的说法?还是老早已经断代?

第五代与第六代

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曾经直言不可能出现第七代,因为新一代的导演都没有共同性。同代的贾樟柯的看法是,中国电影人由沉重的历史分代,他希望以后的导演不再经历集体伤痛,最好没有所谓的第七代,大家一起进入更自由的、个人化的新时代。从历史角度来看,第五代导演是改革开放后从电影学院毕业,他们的共同记忆是文革,随之而来的第六代的集体回忆就是改革开放。第五代导演有很强烈的文化使命,想把电影的艺术水平追上来,所以在80年代由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下,获得国营片厂的支持,追求艺术的突破,并且得到国际的肯定。第六代在90年代进军影坛时,计划经济已经转型为市场经济,一切由市场主导,国营片厂必须自负盈亏,所以这一批追求艺术理想的导演都走入地下,和普通观众拉开了距离,只能通过影展让作品曝光。

千禧年之后冒出的导演都算是第七代,只是这个标签太笼统,在多元化的市场里失去了意义。

难以成立的第七代

与此同时,一批80后开始成长,在90年代通过影碟大量吸收各国商业片和艺术片的养份,等到他们从学院毕业出来时,已经是千禧年之后讯息万变的世界,他们没有所谓的文化包袱,而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拥抱市场,与时代并进。如果说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是电影节培养出来的,那么这些新生代导演就是蓬勃起飞的市场培养起来的。这一代的共同点就是各不相同,没有群体的共通性,所以几乎无法被分代标签,他们本身也不会自称是第七代,媒体一般上以新生代来称呼他们。这看起来更像是文化断代,讯息吸收越来越快,但不意味着那就是文化素养,所以这些年来,电影的票房越来越高,国际奖项却是越来越少。

并非新不如旧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说新生代导演不如前辈,他们在追求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更懂得市场的游戏规则,一直在自己的想法与市场需求之间取得平衡。这几年来,《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这些票房大卖的作品都出自新生代之手,凭口碑逆袭市场有目共睹,当中的创意居功不少,导演不断推陈出新,建立了动画片、科幻片、社会写实片的典范。这样子看来,断代反而表示社会与市场走向多元化和百花齐放,没有了第七代的标签,新导演拥有更多的市场自由,找到更接近观众的形式。

宁浩被视为中国导演断代的分水岭,他所主导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培植了不少大放异彩的新导演,包括拍出《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

断代的分水岭

我们不妨以宁浩作为分水岭,因为他的崛起刚好处于断代时期,十分具有代表性。宁浩在2006年凭《疯狂的石头》一片成为影坛黑马,以300万的成本取得2300万的票房,全片以四川方言拍摄,开创了疯狂喜剧的市场。这部电影的主要资金来自刘德华启动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因为本片的成功,其他电影公司纷纷推出各自的扶植新导演计划,宁浩本人也在2016年成立「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强调本土、当代、创意的方向,推出了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路阳的《绣春刀 · 修罗战场》这些叫好叫座的电影。与宁浩差不多同期出道的陆川是少数以第七代导演自居的电影人,他早期以《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大胆题材引起瞩目,在国外取得不俗评价。后期渐渐靠拢市场,拍出奇幻大片《九层妖塔》,尝试艺术与商业兼容,符合新生代的取向。

 

背景多元化的新生代

严格来说,千禧年之后冒出的导演都算是第七代,只是这个标签太笼统,在多元化的市场里失去了意义。新一代的导演都经历过出国潮,非典、北京奥运这些共同回忆,但在表达手法上是截然不同的个体。拍出《流浪地球》的郭帆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饺子(杨宁)都是同代人,但各自都有鲜明的路线,也在各自的领域闯出春天。此外,近年在中国市场取得票房突破的新生代导演之中,有不少并非本科出身,以《唐人街探案》三部曲成为首位百亿导演的陈思诚,以及屡次打破票房纪录的徐峥,本来都是演员出身,拥有破亿票房的韩寒与郭敬明则是从作家转型,还有来自话剧界的开心麻花,说明市场的跨界倾向越来越明显,第七代之说根本很难成立。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新一代导演在自己的想法与市场需求之间取得平衡的最佳例子,推陈出新的手法有目共睹。

 

新导演的艺术摇篮

提到艺术成就,就不得不提「FIRST西宁青年电影展」这个被视为新导演的摇篮,公开给他们的处女作参展。从2006年诞生至今,这个影展通过放映、颁奖、训练营和创投的形式,发掘了为数不少的新血,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毕赣的处女作《路边野餐》、忻钰坤的票房黑马《心迷宫》、文牧野的短片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来自内蒙古的周子阳和张大磊也从中受惠,分别根据自身经历拍出《老兽》和《八月》,先后在金马奖夺得最佳男演员和最佳电影的殊荣。而曾经在这里夺得最佳剧情片的《小寡妇成仙纪》(2017)、《郊区的鸟》(2018)、《春江水暖》(2019)都在上映后获得极高评价,受到国际影展的青睐。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