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爱情片

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爱情片

23.07.2020文 | 陈伟光

(左图)《婉君表妹》是第一部琼瑶电影,导演李行最早看出琼瑶小说的商业价值,推荐「中影」公司买下《六个梦》的版权,此片改编自当中的《追寻》。(右图)丽质天生的林青霞主演处女作《窗外》时只有17岁,电影改编自琼瑶第一部小说,虽然无法在台湾上映,但林青霞成功引起琼瑶的注意,成为她往后电影的第一女主角。

 

文艺片不是艺术片,它是指由文学作品改编过来的电影,本质上属于商业片,有别于实验导向的艺术片。而「文艺爱情片」则是华语电影一个独有的分类,在70年代的台湾市场大行其道,影响了香港和东南亚一带的华人观众。严格来说它称不上是类型片,只是针对当时影坛的一股潮流而使用,更准确地说和一个人有关——琼瑶。

一代人的偶像

本名陈喆的琼瑶,1963年在25岁时发表了小说处女作《窗外》后成为著名作家,自1965年开始,其作品陆续被翻拍成电影,到了1983年,已经有52部之多,一手打造了「文艺爱情片」的潮流。当年第一位看出琼瑶小说商业价值的是台湾第一代导演李行,在他的推荐下,「中影」公司买下琼瑶小说《六个梦》的电影版权,而李行就把其中的《追寻》拍成电影《婉君表妹》,讲述女主角与她三个表兄弟的爱情故事,那是第一部琼瑶电影。李行随后又把《六个梦》当中的《哑妻》改编成电影《哑女情深》,因为此片票房大卖,从此开发了一个新市场。60年代中期,那些在1949年两岸分裂后出生於台湾的新生代已经成长为戏院的主要消费群,早期的台语片和苦情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口味,琼瑶小说中那些梦幻似的人物和情节成了新一代向往的世界,电影中的角色都成了他们的代言人,作者琼瑶顺应时势,成为一代人的偶像。

一手掀起「文艺爱情片」风潮的台湾小说家琼瑶,从1965至1983年,总共有52部电影改编自她的小说,捧红了无数明星和歌星,影响了港台和东南亚的华人观众。

从健康写实主义开始

在李行之后,当时的大导演白景瑞、李翰祥、林福地、王引都开拍琼瑶电影,王引在1965年执导《烟雨蒙蒙》时捧红了第一次演戏的归亚蕾,她凭着陆依萍这个角色荣获第四届金马奖影后。琼瑶小说成为电影热门的改编对象,连香港的邵氏兄弟也在1967和1968年间分别拍了《紫贝壳》、《船》和《寒烟翠》,绝对是当时最大的电影IP(知识产权)。由于作品太抢手,琼瑶和皇冠出版社老板平鑫涛在1967年合伙「火鸟影业公司」拍片,可惜两年后解散。这个时候主演琼瑶电影的唐宝云、归亚蕾、王莫愁、柯俊雄都各有自己的演艺版图,他们虽然是明星,但形象还是很亲民,因为早期的琼瑶电影还保持相当程度的写实,《婉君表妹》和《哑女情深》都是描写乡下姑娘与富家少爷的爱情,以诗化的田园作为背景,勾起人们对乡土的情怀;长篇小说《几度夕阳红》回味抗战时期的青春,李翰祥还把电影拍成上下集,完全符合台湾影坛当时鼓吹的「健康写实主义」。

风光无限的70年代

进入70年代后,琼瑶电影在1973年迎来第二个高峰,一手用电影捧红琼瑶小说的李行导演拍出了打破票房纪录的《彩云飞》、《海鸥飞处》和《心有千千结》,让甄珍和邓光荣成为少男少女的银幕偶像。同一年,台湾资深导演宋存寿翻拍琼瑶第一部小说《窗外》,女主角是第一次演戏的17岁少女林青霞,由于电影没有获得琼瑶授权,后来被法庭宣判不可在台湾公演。尽管如此,林青霞的美已经引起琼瑶的注意,后来成为琼瑶电影的第一女主角,和秦汉、秦祥林、林凤娇形成爱情文艺片的「双秦双林」,风靡整个70年代。琼瑶电影的第二波高潮比之前更上一层楼,票房频频开出红盘,不少明星和歌星都靠主演或主唱电影主题曲而成名,刘文正、高凌风、张艾嘉都和琼瑶电影脱离不了关系。这时候的琼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小说家了,很多时候是为了搬上银幕而写,小说出版时电影已经在开拍,甚至连小说的封面都直接以电影主角为蓝图。到了后来还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必须从以前的买家手上买回版权,再转卖给新买家,对方一旦版权过了期还没有拍出电影的话,还会被追加版权费。最后琼瑶干脆不再授权他人,1976年和平鑫涛成立「巨星电影公司」,用自己签约的班底拍片,决定肥水不流别人田,创业作是林青霞、秦汉和秦祥林主演的《我是一片云》。

1973年《彩云飞》打破票房纪录,让琼瑶电影迎来第二波高潮,甄珍和邓光荣成为少男少女的银幕偶像。

 

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腔

随着城市化的转型,70年代的琼瑶电影成为都市年轻人满足心灵幻想的替代品,银幕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男女不断地歌颂纯真的爱情,连背景也是千篇一律的“三厅式” :客厅、舞厅、咖啡厅,以堂皇华丽的包装来满足观众(主要是中学生和工厂女工)对物质的憧憬。在潮流当道之下,电影角色的言行成了年轻人认同的价值观,大家不会介意他们不必为衣食住行而困扰,终日沉溺在追求真爱的生活中,把琼瑶式对白的矫情照单全收。总结一句,琼瑶电影的成功在于用爱情来包装童话和梦想。不过台湾在进入完成转型的80年代没多久,琼瑶电影的神话便不攻自破,一成不变的文艺腔不再吃香,大家急着要看社会写实片,结果票房经不起市场考验,随着最后一部《昨夜之灯》在1983年上映后,「巨星电影公司」宣布退出影坛,琼瑶电影正式告别观众,而她本人随即转战电视圈,再创收视神话,而那已是后话了。

现在重看那个年代的文艺爱情片,现代人会惊讶於内容的不切实际,想要过任性的爱情生活,除非美得像林青霞,否则现实中早就被人打死了。不过电影作为时代的见证,最重要是反映了不同年代的价值观,让大家缅怀那个曾经不食人间烟火的电影时空,以及银幕上出现过的绝世容颜。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