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电视台在70年代末期催生了香港电影新浪潮,成为一批新锐导演的摇篮;而本地电视台拥有器材、人手和演员资源,又有现成的营销管道,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都有条件和责任去投资本地电影,没有人比他们更适合这个推手的角色。
香港电视台催生新浪潮
1976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在竞争激烈下成立菲林组,用拍电影的模式拍摄电视节目,让一批从外国电影学院毕业回来的科班生有了实习的平台,经过电视台磨练身手后i,他们纷纷投入影圈拍摄具有个人色彩、崭新风格的处女作,掀起了一股影响深远的电影新浪潮,奠定港产片在80年代的盛世。当时香港有三家电视台在竞争,自制连续剧方兴未艾,为了抢收视而各师各法,台前幕后大胆启用新人担纲,一时之间创意不断,成就了香港电视台的黄金时代。徐克、许鞍华、谭家明、方育平、严浩都是出身电视台编导,出道后成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先锋,证明当时的电视台确实是日后电影精英的摇篮。
小荧幕搬上大银幕
回头看大马的情况,不少电视节目成功从小荧幕晋身大银幕,最佳例子是90年代TV3制作的搞笑节目《Senario》,从1996年播出至2013年,期间凭着知名度衍生了10部电影,还一度刷新票房纪录。2019年一口气包揽大马票房三甲的动画片《Ejen Ali the Movie》、《BoBoiBoy Movie 2》和《Upin & Ipin: Keris Siamang Tunggal》都是延伸自电视台的高收视动画片集,长年累积的观众基础,为这些电影贡献了惊人的票房。电视节目深入民间每个角落,角色形象一旦受落,很容易就成为电影取材的对象,被搬上银幕后拥有事半功倍的票房号召力,背后的制作公司也从中受惠,为本地影坛注入更多新血。
《大日子》改写历史
如果把焦点转到本地中文电影身上,这个情形会更加明显。在2010年之前的本地中文电影大多来自低成本的独立制作,并不具备商业放映的条件。直到《大日子》的出现,在2010农历新年期间取得410万票房,超出预期的卖座后,我们才有了本地贺岁片的概念,从中意识到潜在的商机。《大日子》由收费电视台ASTRO投资出品,通过ASTRO SHAW发行,导演周青元本身也是电视台编导出身。这部电影的卖座,让他和ASTRO继续合作无间,接连推出《天天好天》、《一路有你》、《Ola Bola》和《大大哒》等多部中文贺岁片,其中《一路有你》以1717万打破当时的票房纪录,一度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本地电影。男主角林德荣的角色「阿炳」衍生出多部电影系列和电视剧集,成为中文电影举足轻重的人物。
来自电视台的精英
周青元注重人文抒情,林德荣走市井通俗路线,是两周截然不同的方向,但都与电视台脱离不了关系。周青元协助成立大马电视频道8TV,同时也为ASTRO拍摄节目,双方关系密切。林德荣则是ASTRO旗下电台MY FM的主持人,当年与不少该台DJ参与了《大日子》的拍摄,他们自然不造作的演出让观众耳目一新,制造了双赢的局面。我当年对于《大日子》的惊艳来自其专业制作和流畅的叙事,片中关丹渔村的本地风光,以及有别于舞狮的「舞虎」传统文化,都是道地又新鲜的题材,电视台的训练提供了扎实的团队基础,让本地观众看到值得支持的商业作品,为本地中文电影写下历史性的一页。
曾经为ASTRO AEC频道拍摄《扎根》、《我来自新村》、《我来自华小》等一系列人文纪录片的黄巧力,创办椰楼映画身兼编导和监制,2013年曾经执导电影《新村》,可惜因为内容·涉及马共而被禁映至今。像他这样与电视台合作出身的还有曾经为NTV 7执导《媒人帮》、《哈比全家福》、《聚宝盆》等多部贺岁电视电影的池家庆,他后来与陈炳丰联合执导了号称本地首部实境电影的《惧场》,去年执导的奇幻电影《嗨!神兽》入围了金马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本地中文电影的市场有限,很多导演都转向电视台执导电视剧或电视电影,《分贝人生》的导演陈胜吉替8TV执导贺岁电视电影《附赠的假期》之后,再度受邀担任《心想事成》的导演一职,准备明年新年期间在首要媒体的串流平台tonton Cinema播出。
卧虎藏龙之地
实际上电视台是电影人才卧虎藏龙之地,很多新导演都是在电视台的工作环境下练就身手,本地少数女导演之一的杜雪芳早期在HVD参加香港名导谭家明的编剧班,后来在本地影视公司工作时,机缘巧合下被推上导演一职,在累积一定火候后,於2015年拍出电影处女作《出走的时光》,这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讲述两个中年妇女决定结伴出走的故事,演员是出身电视台的视后和歌后,那份取材日常生活的细节处理得十分细腻,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一部本地电影。像她这类隐身电视台的例子,还有前年凭《当时明月在》获得好评的本地导演巫绍棋,这部国庆节特备的电视电影在8TV播出,讲述一个自小被马来家庭收养的华裔女子寻亲的经过,结合了华裔和马来演员的演出,制作水平不输院线电影。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些编导已经具备相当的火候,只差投资者的青睐而已。
投资电影事半功倍
电视是大众娱乐,电视台拥有百万观众基础,是一个很好的推广平台,我们就是通过电视上的佳节广告认识了已故导演Yasmin Ahmad的才华,还有外表幽默风趣,但拍片心思慎密的导演何宇恒。目前很多电视电影和单元剧已经拍出专业水准,不少深入民心的处境剧也具备登上大银幕的条件,电视台投资电影绝对事半功倍。ASTRO SHAW出品的《Hantu Kak Limah》、《Polis Evo 2》、《Polis Evo》和《一路有你》都成功跻身本地票房榜前十名,这些电影不但取得数以千万计的收入,下画后还可以回收成为自家的节目,一举多得。电视的影响深远,可以带领拍片风气,造就更多机会给国内的制作公司,国营的RTM 、私营的首要媒体和ASTRO都可以在本地电影圈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我依稀记得ASTRO曾经在2000年左右举办过短片比赛,得奖作品还被安排在电视台播出,让我看到不少有创意的作品,这些都有助于提拔人才。
在地文化最大吸引力
我喜欢听见具有本地色彩的参杂式语言,因为够亲切和真实,这是本地电视节目的优势,最重要是听得懂,引起观众的共鸣。作为多元种族的国度,我们应该朝着全民电影的目标前进,只有包容多种语言的电影才能突破市场的限制,当年《一路有你》破纪录的票房有不少是来自华人市场以外的观众。电视台与其高价购买外国片集和电影,倒不如制作符合本地口味的节目更为实际。流媒体巨头Netflix深知在地文化的吸引力,通常会放手给当地团队自由选择拍摄题材,近年来自韩国和日本的剧集能够突围而出不是没有原因的。作为电影界幕后最有力的推手,电视台的角色是关键的,手上的资源必须得到善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