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金鸡母的电影IP

成为金鸡母的电影IP

09.12.2021文 | 陈伟光

IP是智慧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简写,很多电影都是从畅销小说、名人传记、漫画、热门电视剧、电玩、甚至一首歌曲改编而来。一部电影一旦受落,就有可能发展出不同形式的衍生品,影响力不断扩大,最后成为一只生金蛋的金鸡母。

永续经营的品牌效应

荷里活电影之所以称霸全球,是因为他们成功把电影IP化,最佳例子就是迪士尼,为旗下动画打造主题游乐场、玩具系列、电视剧集等等周边产品, 每年产出的利润比电影票房还要可观。当一部卖座电影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票房的话,就意味着片商还没有开发它的IP价值,唯有把电影开发成一个品牌,才有可能永续经营下去。007电影能够屹立不倒一甲子,靠的就是品牌效应,吸引无数商家寻求合作,试问有多少人真正阅读过Ian Fleming的原著小说,但大家都知道Martini鸡尾酒、Aston Martin跑车、Rolex和Omega手表所代表的品味。所以即使Ian Fleming已经去世超过半个世纪,James Bond这个特工角色也经历了六代演员,007系列依旧能够历久弥新,继续成为电影公司的生财工具。

迪士尼为旗下动画打造主题游乐场、玩具系列、电视剧集等周边产品,每年产出的利润比
电影票房还要可观。

知名IP是双面刃

在荷里活,真正原创的电影非常稀缺,能够大卖的更加屈指可数,每年票房榜前十名不是续集就是翻拍或重启的系列。这其实是一个循环,原创作品一旦成功,马上就会出现续集,继而延伸成系列,因为一个受欢迎的概念或角色,是那么可遇不可求。原创电影充满未知数,根据以往成功模式来拍会比较保险,与其冒险创新,电影公司宁愿投资在那些已经拥有受众基础的IP身上,所以畅销小说和热门电视剧都成为电影改编的对象。这些靠时间累积出来的情感,是原创作品短时间内做不到的,但有时候也是一把双面刃,并非每一个知名IP都适合被改编,一旦电影与读者对原著的认知有出入,就会惹来负评连连,分分钟弄巧反拙。能够像哈利波特和魔戒系列那么成功的例子,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从选角到布景都反复琢磨,才能够实现小说的天马行空,满足读者的想象。

电玩改编不如漫画

漫画与电玩则是不容小觑的次文化IP,动漫大国日本在这方面拥有非常完善的产业链,从网络轻小说、漫画、电视动画、线上游戏、舞台剧、角色扮演、演唱会到电影(日本称为剧场版),每一个阶段都环环相扣,营运机制都十分成熟,造就每年数以千亿计的市场,带动就业机会和国内生产总值。疫情下一部《鬼灭之刃》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简直可以写成一本教科书,更别说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海贼王这类常青IP一直以来都在支撑整个日本电影业。荷里活虽然不断开发电玩IP的价值,但相比之下,电玩改编的电影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不如预期,也许是体验不同的缘故,电影始终无法取得玩家的认同,反而是一些以电玩为题材的影片如《Ready Player One》和《Free Guy》成绩更加可观。

动漫大国日本拥有非常完善的产业链,每一个阶段都环环相扣,营运机制十分成熟,让各类IP发挥充分的商业价值。

最成功的电影IP

从原创电影发展成为著名IP,最成功的例子首推George Lucas的《Star Wars》,当年源自于大学时期的科幻点子,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创下票房记录,从1977年诞生至今,故事不断延伸,从正传三部曲发展到前传三部曲,多年后再补充一个后传三部曲,另外衍生两部外传,近年还被开发成流媒体剧集,充分展现一个电影IP所能创造的商业潜能。星球大战的成功在于创造无可取代的价值,结合西部片和日本武士片的形式,配合太空科幻的包装,就这样风靡了好几代人,片中关于原力的描写,竟然对影迷形成宗教一般的信仰,反过来影响了其他主流文化,让整个系列变成史上最吸金的电影IP。

《Star Wars》是从原创电影发展成为著名IP的成功例子,各种衍生产品行销全球,反过来影响主流文化。

中文电影取材有限

相对于荷里活盛行的改编风气,中文电影的取材显得不够多元化。古典文学始终离不开《西游记》、《封神榜》和《聊斋志异》,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文学小说如张爱玲也因为门槛高而乏人问津,反而不如韩寒和郭敬明这些新生代受欢迎,他们凭着本身的知名度进行跨界,把自己的小说拍成电影,还取得不俗的票房。另一方面,人物传记的稀缺也造成传记片不容易开拍,最后只剩下一堆参差不齐的网络小说,不过大多数因为内容冗长,更适合改编成连续剧,红了才来开拍电影版,《何以笙箫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盗墓笔记》都是如此而来。由于素材有限,有时候连综艺节目都被搬上大银幕,《爸爸去那儿》、《奔跑吧兄弟》都趁节目热播时推出电影版收割票房。最近还流行改编经典名曲,但除了《同桌的你》和《后来的我们》,其他诸如《大约在冬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有一点动心》都上演滑铁卢,毕竟除了粉丝的情怀以外,很难吸引一般观众入场。论票房成绩,开心麻花的舞台剧在搬上大银幕后成功掀起一阵热潮,在常年累积的观众基础下,《夏洛特烦恼》和《羞羞的铁拳》先后取得十亿以上的票房,可惜到了《李茶的姑妈》已经迅速降温,无法把麻花IP开枝散叶。

大马IP转化为票房

马来西亚电影在2018年迎来票房爆发期,两部高居历史冠亚军的恐怖片《Munafik 2》和《Hantu Kak Limah》分别来自原有的系列,前者是导演的品牌效应,后者经过多年发展才取得突破。2019年票房三甲都由动画片包揽,无独有偶的是,《Ejen Ali: The Movie》、《BoBoiBoy 2》、《Upin & Ipin: Keris Siamang Tunggal》都是在电视台播放多年的动画片集,早已累积庞大的观众群,一旦电影版面市,自然会捧场,卖座现象并非横空出世。任何的IP都需要时间来证明其价值,无论是改编成电影,还是从电影延伸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经营得当,成为品牌后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根本没有意义。

大马史上最卖座的本地动画《Ejen Ali》源自TV3的动画片集,2016年开始建立品牌效应,三年后推出电影版,以三千万刷新票房记录。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