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多前,为配合农历新年,观火团队到峇都丁宜培才小学拍摄新年视频,为什么会选择培才小学?因为,我们觉得,这所小学很符合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国情。
其实,我和这所学校很有渊源,中学时期,曾经参加日新中学辅导团举行的四天三夜生活营,对这家学校留下深刻印象。任报馆记者期间,常被上司派来这里采访。学校重建期间,时任的副董事长已故陈永健(也是报界前辈)找我做建委会“宣传”。
这所学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他的多元特征,这里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等,也是一些外国学生,包括韩国人、伊朗人等等。拍摄前约一周,雪州发生了国民学校拆灯笼事件,所幸的是,希盟政府很快介入,让事情圆满解决,灯笼又重新挂回去。
有意思的是,拍摄那一天我们抵达培才小学时,看到学校挂满灯笼,学校内的马来穆斯林同胞不但不觉得有问题或避忌,他们还很高兴的拿着灯笼和我们一起完成拍摄工作。
这才是马来西亚呀!但,为什么我们总是要被一些政客告诉我们那些是对,那些是错,然后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情绪跟着他们的言语起舞?一个灯笼,也可以差一点演变成种族课题?
我总觉得,只要政客不煽动,各族之间其实可以过得很好,很和谐,但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经不起煽动?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对彼此的认识不够。所以互相猜忌。
宏愿学校 知易行难
好吧,我以一个故事做为例子:阿明从小在华人居多的市区一所华小就读,中学就读华文独中,毕业后到台湾深造,回国后在一所华人老板的企业上班,他从小到大都在华人圈子长大,周边的朋友都是华人朋友,而他对于马来人或印度人的认知其实都是“听说”。
阿里是在一个马来人居多的小市镇长大,从小就读国小、国中、然后在玛拉大学完成大专教育,毕业会进入政联公司上班,他和阿明的共同点从小到大都没友族朋友,周边的朋友都是马来人,而他对于华人或印度人的认知其实都一样是“听说”。
在阿明印象中,马来人总是懒惰,在阿里的眼里,华人只爱钱。阿明对马来人的误解和阿里对华人的误解其实是一样深。
其实,首相敦马提出的“宏愿学校”,各源流学校在同一个校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各族从小就认识彼此,增进彼此的了解,出发点很好,但因为历史包袱或其他原因导致华教份子长期对执政者的不信任,深怕华小会变质,所以,这个计划若要取得大多数华裔的接受,其实难度非常高。这就考验了敦马和希盟的智慧了。
最后,在这新的一年,我们恭祝各界人士,新年进步,万事如意,鼠年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