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影合作是否越来越合拍?

中外电影合作是否越来越合拍?

17.09.2020文 | 陈伟光

(左图)目前在中国受欢迎的合拍片类型离不开怪兽片和动作片,结合中国资金与演员的《巨齿鲨》不但在中国卖座,全球市场也表现不俗,是近年成功的例子。(右图) 小说改编的《狼图腾》用法国导演配合中国团队拍出中国色彩的电影,是合拍片一直追求的“文化输出”,让全世界都看得懂中国本身的故事。

 

「合拍片」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新常态,国外电影人想进来分一杯羹,国内电影人则试图走出去,於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各取所需的合作平台。根据统计,从2000到2019的20年间,中国与22个境外国家合作拍摄了244部电影,其中有49部票房破亿。

合拍片历史悠久

翻开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建立后,第一部与外国合拍的电影是1958年的儿童片《风筝》,当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艺术制片公司合拍,讲述法国男孩意外拾到一个绘有孙悟空形象的风筝,上面附有中国小孩所写的一封信。该片分别在法国和中国取景,开创了中外合拍片的先河。其后发生文化大革命,样板戏垄断了银幕,直至改革开放后才重现合拍片的机缘。第一阶段是80年代与香港电影人合作,代表作是捧红功夫巨星李连杰的《少林寺》(1982);第二阶段始于2003年中国与香港签署了更紧密的贸易协议CEPA,大批香港电影人北上内地发展,引发合拍片风潮。第三阶段从2015年开始,大量荷里活资金加入,形成新一波的合拍片时代。

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艺术制片公司拍摄的儿童电影《风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首部合拍片,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取景,开启了中外电影合作的先河。

三种合拍模式

顾名思义,「合拍片」是指两个或以上的国家合作拍摄的影片,在中国,合拍片有三种模式:(1)联合摄制,双方共同投资、分担经费与分享收益。(2)协作摄制,由外方出资,在中国境内拍摄,中方提供器材、人力与场地资源。(3)委托摄制,由外方委托中方在中国境内代为摄制的形式。以上这三种模式中,只有联合摄制的版权归中方,同时享有国产片的待遇,其他两种版权不仅归外方,在中国上映时还要以进口片的身份处理。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在中国院线上映的电影,必需按比例从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如果是国产片或合拍片,剩下的收益将由制片方与院线按照43:57的比例对分,若是进口片,最多只能拿到25%,两者之间存在着18%的收益差距,造成外国电影公司一直设法争取合拍片的资格。

门槛越来越高

除了可以争取更高的收益,合拍片另一个优势是上映时不受配额影响,每年被引进中国市场的进口片数目受到控制,一旦拥有合拍片的身份,就可以享受国产片的待遇,数量不会受限,上映档期也会受到保护,因为一般上的热门档期如7、8月的暑假档、10月国庆档和年头的春节档,进口片都不容易获得映期。随着中国市场的容量崛起,越来越多外国制片方申请制作合拍片,导致一度出现不少投机取巧的伪合拍片,这些电影通常会找一两位一线中国明星客串演出,加插一些象征性的中国元素企图蒙混过关,像《木乃伊3》、《钢铁侠3》都是很明显由荷里活主导,中方打酱油的作品。中国广电局很快就意识到这个漏洞,於是规定合拍片的中方资金不少于三份之一,同时在内容创作上占有主导位置。必须有中国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并且要在中国境内取景,大大提高了合拍片的门槛。於是像李冰冰参演的《变形金刚4》、景甜演出的《环太平洋2》、昆凌演出的《摩天营救》都只能得到协拍资格,上映时一律被视为进口片,连最近刚上映,刘亦菲主演於新疆取景的《花木兰》也不例外。

中港合拍的《红海行动》是最高票房的合拍片,香港一直是中国电影最佳拍档,早已掌握合拍片的精髓,在市场上如鱼得水。

 

如鱼得水和互相磨合

不过,中国市场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合拍片门槛再高也阻拦不了外国资金涌入,单单在去年,被批准的合拍片就多达94部,中港合作占了其中的64部。香港作为中国电影业的主要外资有悠久的历史因素,史上最卖座的合拍片前三名都是与香港电影人合作,2018年的《红海行动》以36.5亿人民币高居榜首,其次是2016年的《美人鱼》(33.9亿)和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31.7亿)。香港电影人进军中国市场多年,早已掌握合拍片的精髓,从早期以香港视角出发,到如今以中国观众为主的表达形式,在市场如鱼得水之际,也渐渐失去港产片的特色。另一方面,中美合拍片还处于互相磨合的阶段,基于文化差异的关系,中方主导的电影一直只能满足於国内市场,到了国外(尤其是美国)就失去号召力。中美合拍的《卧虎藏龙》至今仍然是北美区最卖座的外语片,但已经是20年前的旧片,近年合作的《长城》虽然在中国大卖11.7亿人民币,但在北美区只拿到4554万美元,显得水土不服,不像美国大片在中国那样受欢迎。

文化输出走向国际

中国电影市场的资金向来充裕,一直想通过电影发挥“文化输出”的影响力,至今已经与22个国家签署合拍协议:韩国、印度、新加坡、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荷兰、爱沙尼亚、马耳他、澳大利亚、纽西兰、加拿大、丹麦、希腊、哈萨克斯坦、卢森堡、俄罗斯、巴西、日本、塔吉克斯坦都在名单上,佈局十分广泛。除了吸引外国资金与人才,中国电影公司也希望借助合拍片走向国际,打开海外院线的通道。来自中国的资金早已渗透荷里活,在不少电影制作上处于主导位置,现在的问题是寻找一个可行的方式,让全世界都看得懂中国本身的故事,一如2015年中国与法国合拍的《狼图腾》那样,用法国导演配合中国团队拍出中国色彩的电影,不但国内取得好评,在法国上映时还突破百万观影人次。中国已经成为合拍片最重要的市场,目前在中国受欢迎的合拍片类型离不开怪兽片和动作片,在《巨齿鲨》突破10亿人民币的同时,是时候探索更多样化的文化整合,制作以全球观众为对象的影片,让双方的步伐越走越“合拍”。

陈伟光

马来西亚资深剧场人、影痴与音乐发烧友,近年从剧场教学退休后,喜欢在社交媒体撰写各类艺评。

ADVERTISEMENT

本周热门
精选文章

延伸阅读